历史中的别样人生--容闳❶
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本名容达萌,学名容闳,后人一般把他称之为容闳。
1828年(清道光八年)深秋,容闳(号纯甫)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一户贫困农家。现在来说就是广东省珠海市靠近海边的一个小村子,离澳门很近,大概相距四公里 。此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
容闳七岁被父母带去澳门,送进一家由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初到澳门,大开眼界,当时容闳描述到:“海港里各国的帆墙如林,大火后残存的大三巴教堂牌坊魏然矗立,码头上随处可见来自异国的牧师。”
让容闳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父母送他去教会学校读书,为什么不像他哥哥一样,送进私塾去读书呢?那个年代去私塾读点四书五经,以后考取一个功名,这才是正常的人生轨迹。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容闳父母才知道。或许是因为经常有外国商人往来,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学好外语可以好谋生,也或许是因为家里特别穷,供不起两个孩子读私塾。而教会学校读书,学费全免,食宿全包。不管什么原因,但是从容闳到达澳门第一天开始,就揭开了他传奇人生的序幕。
教会学校的学业,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后来因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而中断,炮火中,教会学校被迫停止营业,容闳被迫回到老家。但是教会校长郭士立夫人却一直没有忘记容闳,战争结束后,特地委派一名传教士,专门交待他说,一定要把容闳找到,并协助他去另一所教会学校继续学业,这所学校就是位于香港鼎鼎大名的马礼逊学校,当时校长是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布朗博士。
马礼逊学校学习期间,突然有一天,布朗博士走进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最近身体出了些问题,我可能无法继续担任大家的校长了,我可能要回美国去调养了,这次回国,我计划带三个中国学生跟我一起回去,我愿意资助两年的学费,并且资助两年的食宿费,你们有谁愿意跟我一起到美国去学习啊”。这种事情要是放在今天,那是抢破脑袋的事情,不仅资助学费,还资助食宿费,带你去美国留学。但当时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对国外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还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甚至是处于一种恐惧的状态。当时民间有很多传说 "国外那都是茹毛饮血之地,外国人身上都长满了好长的红毛,经常抓小孩儿吃。"总之被描绘的非常吓人。所以当时那些小孩没有人敢吭声。也没有人敢去。而布朗博士再三询问,“有谁愿意跟我去”,这个时候有几个人站起来了,首先两个是姓黄的,黄胜、黄宽两兄弟表示愿意去,而第三个就是容闳。
1847年,布朗博士带着三个中国孩子,登上了去美国的轮船,从香港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了大西洋,在大西洋上,他们由在著名的圣赫勒拿岛作了短暂停留,在岛上,他们祭拜了一下拿破仑,缅怀了一下这位英灵,并且布朗博士还建议三个年轻人可以在岛上,每人折下一根柳枝,带到美国,将其种下。
到了美国之后,容闳进入了美国东部著名的孟松中学进行学习。在学习之初,容闳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根据他原本的计划,他只是来美国留学两年而已,只是长长见识,有什么学什么。但是随着他学习的不断深入,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想留在美国呆更长的时间,他想上大学,甚至他想去布朗博士的母校耶鲁大学进行学习。梦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上大学需要钱,没有钱怎么交学费呢,尽管容闳勤工俭学,各种打工,各种兼职,各种赚钱。但是靠这种零工攒起来的钱,怎么够交耶鲁大学的学费呢。就在这个时候,当地的教会听闻了此事,他们愿意出钱资助容闳去读大学,但是同时也开出了条件,他们说,如果你用我们的钱去读大学的话,那么大学毕业之后,你必须当一个传教士,回到中国之后,必须在中国进行传教。面对这样一个机会,或者说是这样一个交易。容闳是拒绝的,他说:“我虽然穷,还是由选择自己喜爱事业的自由,无论我选择什么专业,唯一的希望就是对我的国家最有益。”所以他拒绝了这个所谓的机会。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又过了一段时间,布朗博士又找打了容闳,非常兴奋地跟他说,“我有为你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这次我争取到的是美国妇女协会旗下的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并且这个基金会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毕竟你是即将在美国读大学的第一个中国人。所以有了这份幸运加上他的努力,终于他如愿以偿的进入了耶鲁大学进行学习。
百年前耶鲁大学校园在耶鲁大学的学习期间,可以想见,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最艰难的,因为容闳的英语水平,是很难适应当时大学里面那种全英文的专业教育的。适应他特别的刻苦,特别的努力,努力去弥补自己在语言上的短板。他不仅弥补了自己的短板,后来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一些全校范围内的英文比赛当中,他的成绩均是特等。他终于通过他的努力,赢得了他美国同学们的尊重。
学业上的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快乐,反而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当然,这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觉得痛苦,而是为他自己的国家贫穷和落后而觉得痛苦。
人学的越多,就想的越多;知识越多,就思考得越深刻。随着他的知识和眼界越来越丰富,他就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所以在后来好几次他跟同学的交谈过程当中,他都表达过自己的梦想,他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人像我一样享受着世界一流的教育。”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这段话后来几乎成为了他毕生的事业。当然也成就了他人生最高的价值。
在耶鲁大学毕业的时候,容闳跟他的同学们互相交换那个留言簿,在留言簿上,容闳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意思是:一个人无论未来变成什么样,无论自己混到什么样的程度,都不应该忘记当时自己立下的梦想。而他的同学在留言簿上也给他写下了一句话:“我们等待着听到你未来在中国历史上,进行伟大事业的消息。”
带着荣誉,带着梦想,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踏上了他的回国之旅。回到中国之后,容闳就立刻意识到他与这阔别已久的祖国格格不入。一回到家中,他母亲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头发哪去了,你辫子怎么没了”,紧接着又问:“你这所谓的耶鲁大学的学识学位在我大清相当于什么呀?,是进士啊、,还是举人呐,还是秀才呀?我大清国到底承不承认你这个学位。你凭着你这个学位能不能去搞一个官当一当。”这一系列的问题,问的容闳是非常的尴尬,哑口无言。尴尬归尴尬,毕竟还是要生活。所以容闳,一个美国正牌的藤校毕业大学生。开始贩卖茶叶为生,这个时候的他极其需要一个舞台来施展他的梦想和抱负。
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来一个人,洪仁玕。洪仁玕是何许人也,洪仁玕早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参加太平军,在一次战斗当中,他与组织走散。于是躲到香港生活了两年时间,正是在此期间,结识了容闳。容闳听说洪仁玕正在太平天国政权当中当了一个王爷,他非常高兴,所谓有熟人就好办事。因此他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南京去找洪仁玕。
在洪仁玕引荐之下,容闳见到了太平天国的几位领袖,容闳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整套治国方略。他讲了应该如何建立起一套现代的军队国防体系,医院医疗体系、银行金融体系以及学校教育体系。把所有自己能想明白的并且设计好的一整套治国方略毫无保留,全盘托出。可是在他陈述完之后,却发现这几个领袖好像丝毫不感兴趣。特别失望,又过了一段时间,经过仔细观察,他得出结论,这个太平天国根本不靠谱,根本没有前途,一套到晚打仗不说,并且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系统,基本上是靠文件治国。太平天国颁布过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这两个文件陈述的内容倒是不错,可是两个文件仅仅只是沦为了官员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文件而已,而在真正的国家治理的实施过程当中,这两个文件丝毫得不到执行,所以容闳特别绝望,决定离开太平天国。尽管洪仁玕再三挽留,当时容闳去意已决,再三推辞,宁愿回家乡继续贩卖茶叶为生。
家中沉寂两年之后,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关注到了容闳,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祖,他的名字叫李善兰。李善兰当时正在协助曾国藩筹建安庆军械所,一家兵工厂。此时李善兰听闻,居然有一个美国正牌大学毕业生在家里卖茶叶,他异常兴奋,赶紧去抢人才。在李善兰的引荐下,容闳第一次见到了曾国藩,两人一见面,曾国藩首先就抛出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他问:“你觉得在今天当下的中国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问题中暗藏玄机,很难回答,表面上看是在问你觉得今天中国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但究其本质,他其实是在问我觉得今天中国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旦回答错误,一旦你的答案和曾国藩心里面想的那个答案不一样的话。曾国藩会觉得你没见识,道不同不相为谋。幸好容闳早有准备,容闳心中的梦想是教育,但是这个是他不能回答教育。因为教育是容闳的梦想,不是曾国藩的梦想。容闳深刻的明白,我想要借助曾国藩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就要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实现之后,再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在他的梦想之上。所以容闳这个时候回答,“我觉得现在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尽快建立起一家先进的西式工厂。”完全说到了曾国藩的心窝子里去了,听完了容闳的回答之后,曾国藩大加赞赏。这个时候容闳又说了,“我觉得这个安庆军械所还是不太行,还是太低端。”这就勾起了曾国藩的兴趣。容闳继续解释道:“安庆军械所是用机器去生产枪炮,这种生产方式,在洋人的产业链当中,属于低端产业,下游产业,不具竞争力,洋人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们会用机器去生产机器,这才是他们的高端上游产业。我们一旦要是学会了这种技术,就可以在短期之内,一下复制出无数个安庆军械所。”这段话一出,曾国藩简直两眼放光,醍醐灌顶,简直完成了一次认知升级。马上拍着大腿叫绝。于是便把这样一个大项目交给了容闳去办,容闳深刻知道这个项目他一定要办好。因为这是曾国藩很在意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