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反馈

2024-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彭素雅

亲爱的家人们,见信好!

    转眼间,本学期少年们的在校学习生活已走过了四分之三处,我们的数学课程也按照计划平稳的走过了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更多的倾向于边学习五下的小单元(图形的运动,统计,找次品),边巩固夯实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易错知识点。

  数学期中考试后,我们开始了针对性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发现,我们的少年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1.知识点掌握的尚可,但多个知识点相遇,却不知从何入手。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薄弱。

措施:接下来,在课堂上会重点帮助孩子们建立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求什么就是求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什么可以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用到什么信息?的分析流程。

  能用合适的方式呈现解答方案,可以是算式,也可以是图,也可以是表格,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会对结果进行处理。

    而思考过程的外显,当然需要通过向外讲解,才能清晰的表达思考的过程。并能说理。为什么这样做?

  这是一个持久积累的过程,接下来我们会在班级内部发起视频讲解挑战,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2.计算准确度不稳定。

现象: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分数加减法上。特别是混合运算中。

原因: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四年级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和通分、约分的基础上的。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是在运算过程中对分数通分和结果的约分,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对已有知识有返生现象,再加上很多计算过程都需口算,口算的错误率往往高于笔算,因此出错较多。特别容易受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乘法口诀或凑整等的影响,学生存在思维定势,而忽略了算式本身的符号。

措施:规范做题细节,看见计算题第一步一定是分析数据,看清运算符号,想清楚计算方法再算,我们接下来也会适当做一些数字相同改变运算符号的对比练习,增强符号意识。

  对此,我们会进行一段时间的计算的刻意训练。目前已经进行两天时间。

  随着孩子们的认知发展, 我们也在不断的调整教学重心。期待孩子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如其所是。

温馨提示:

本周末两个视频录制的主题:

1、喝牛奶问题

2、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