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张文龙《青涩集》有感
作者/覃晓倩
当我寻觅到它时,它正静静地伫立在代收店的一隅,被众多的伙伴围绕着。我仔细地打量着它,此刻它也注视到了我。
或许迟到的这几天,它一定都在热切地期盼着我将它领回家吧!因为四目相对时,我从它的眼睛里看到了满目的欢喜,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
因机缘与张文龙老师相遇在青年网文学交流群,于是便有幸与他的代表作《青涩集》邂逅。
《青涩集》多么诗意而又意义深远的名字,轻轻一念,便觉有一股来自遥远的风从文字中散发出来。
深秋的夜宁静而又安详,月光静静的洒落在窗前,在树影婆娑的柔暖灯光下,品读张老师的这本《青涩集》,我的情绪随着文字起伏不平,文中描述的经历仿若身临其境,让我感同身受。
“细碎的情感,踉跄的人间”,作者的文字表面看上去风轻云淡,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但读罢却让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字字句句如晨钟暮鼓撞击着我的心灵。
因为一个阳光灿烂午后的所见所感,让作者心里从此种下了梦想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作者再次读到曾经写下的那些稚嫩的文字时,“仿佛又回到了青葱年代”;“仿佛又回到了不论才情,只谈梦想”的年华;“仿佛那个梦想又有了曙光”。
正因为有了追逐的理由,才有了这本《青涩集》的问世。
人生在世如沧海一粟,试问,谁的人生不是跌宕起伏?谁的情感不是细碎弯延?谁的梦想不是从稚嫩可笑到梦想成真。
读张文龙老师的诗,一景一物都蕴含着力量,但也给人感觉一股忧伤。
文中老师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生中的苦难、恐惧、担忧、快乐与幸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这些如沙粒一样散落的点滴故事,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打磨后被重新拾起,让读者深深地体会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人生况味。
虽已随着岁月一去不复返,但那段懵懂青葱的年华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是如此的清晰、又是如此的念人难忘。
沿着张文龙老师的足迹,让我仿若又回到了青春时代,重温过去的悲与喜、苦与甜、爱与痛,在月光萦绕的诗意里,与张老师笔下的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读张文龙老师的诗,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我们都属于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或许这也是我喜欢这本诗集的原因,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过往的自己。
我从张老师的诗中,品读着他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悲伤、哀怨、快乐与不屈,
我想要从诗中读懂他,但无奈才疏学浅终究还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诗中的作者是孤独的,正如他在《风铃》中写道:“岁月在无声无息中逝去/记忆却被铃声扯成点点碎片——风中便有一种凛冽与寒气”。
“孤独的诗人漂游在寥落的小巷——也许,槐花正在悄悄死掉”。
然而就是这份孤独让作者更热爱生命,更渴望心灵的自由,更懂得珍惜。
但作者的内心有时候也是纠结的,正如他在《星沙镇的阴郁》里写道:“快乐对我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恩赐。我总在追逐求索,却丝毫感受不到它的气息,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它们又总是不期而遇”。
张文龙老师的诗虽不像徐志摩的诗如三月的雨那样轻盈飘逸、情感炙热,但也有一种令人震憾的美,他的诗时而像钢琴曲,时而又宛如悠扬的笛声,让我的思绪沿着诗的脉络向深处延伸,感受着文字中枝枝蔓蔓里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用心触摸着诗中的喜怒哀乐,我知道,正是那些微弱的星光,点燃了作者心中的梦想。我亦知道,只要抱着坚定的信念,永不放弃,总有一条路能够抵达梦中的彼岸。
《青涩集》这本文诗集,它不仅是一部个人的梦想专集,更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的回声。
它让我们无依的灵魂得到了慰藉。
更让我们懂得了在艰难的日子里如何打捞快乐与幸福,如何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残缺,如何用坚定的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这也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82387/3b8b0b14544a80e0.jpg)
作者简介:覃晓倩.笔名:覃儿.心语,湖南省株洲市人,喜爱阅读、写作、演戏,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和广告的拍摄;简书创作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简书》巜青年作家网》巜运河桨声》《东南散文》《今日头条》《辉煌之旅》等平台上;在2023.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二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杯”大奖赛中荣获散文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