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会的几个职场道理
2月12号,节后开工第一天,状态不是那么的好,节后综合症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午集体开工宴,席间不免聊到春节轶事各种见闻。聊到春节档上映的各路影片,又转移到小时候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别问我怎么聊到的,这会不会暴露年龄?)看完还得至少500字观后感。
万没想到CTO借坡下驴:吃完饭大家可以午休一下,两点钟咱们看个电影,看完之后下午没啥事的就可以回家了。一瞬间节后综合症神奇痊愈,好不真实!有一个念头:我是谁?我在哪?要不要写观后感~?然而题材也是我没想到的:一部关于电影的拍摄历程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
电影看的比较少,关于拍电影?知道的更少,可能也就是限于:很辛苦、不容易,花边新闻之流吧。《影》没看过,抛开剧情不谈,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给我几个感触:
1、让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成为作品而非产品的秘诀——认真
《影》的剧本,导演和编剧整整改了3年半的时间;对人物每一个表情动作的要求;开伞时间一秒上下的苛刻;背景屏风书法内容的连贯完整,纱布的厚薄;雨滴的效果,光线的明暗……
老谋子提出的要求,无一不是对极微小细节的要求,可能也有他对自己心中作品的阐释和刻画,这种精神,值得在日常工作中借鉴和学习。
2、“人们喜欢看辉煌绽放,但,这背后一定有漫长和不为人知的准备,甚至在准备过程中,未必知道哪个方向会有亮光”
原句抄录,如文所述。讲的是对邓超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的拍摄及后期处理的巨大挑战,何尝不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诠释?
3、一件事物背后,存在着另一群不为人知的“影子”。
一位主演角色的背景特型演员,全程参与该角色拍摄,但是一部电影下来,角色上完全没有他的出现,真的是影;道具师连夜更换所有屏风纱布,上漆;现场特效为了同时在逆光和顺光场景雨水达到效果被折腾到几欲崩溃……
工作中、生活中……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站在台前闪耀。
4、复杂性协调的重要性
现场特效的“吐槽”,简直讲到我心里去——“我就是一个下雨的,为什么要逼我懂那么多,要懂光,要懂电影镜头,要懂构图……”;制片团队需要安排整个剧组将近1000人团队的衣食住行及各部分工作协调。
当一个团队为了一件事物聚集在一起时,各部门协作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想要达成团队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是极重要的一部分,要想融和的更好,效率更高,那就迫使身在其中的人不得不去改变自己,延展其原有触及的范围,以成为团队需要的人。
对我们来说《影》是张艺谋的作品,实际也是“他们”的作品。每个团队,每个人。他们的作品,无数个小细节融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了《影》,我们的工作不也正是如此?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突破自我。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