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成长,家长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2020-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松峰说教刘树森

        上周跟朋友一家去爬九仙山。从东门进山后,我和儿子、侄子和他女儿菲菲选择富有挑战的洗耳泉一段登山,媳妇和菲菲她奶奶则沿盘山公路登山。一路上,三岁的菲菲在我们鼓励下勇敢的冲在前面,只有在路陡的地方才让爸爸抱一抱。下山时,小家伙倒数着十八盘,兴致勃勃的拉着爸爸的手下山。下完十八盘,遇见了等着我们的媳妇和菲菲奶奶,奶奶一见孙女走着来了,心疼的说:“菲菲累坏了吧,快来奶奶背着你下山。”可是菲菲并不买账,对奶奶说:“我让爸爸背着。”本来自己走的很好的她,怎么哄也不肯自己走了。没办法,近200斤的侄子背起女儿,一直背到了停车场。我跟她奶奶开玩笑说:“看吧,都怪你这奶奶心,本来人家走的好好的,这下可苦了她爸爸了。

        “奶奶心”是充满疼爱的心,是关爱的心,但“奶奶心”又是包办的心,溺爱的心,她的表现是孩子的事我来办,孩子的话我来说,好吃的孩子先吃,不让孩子受到一点磕碰,不让孩子走一点弯路,用好心剥夺了孩子自理、锻炼的机会,目的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不受任何伤害、一直走直路的孩子。当孩子反抗时,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好!

        “奶奶心”代表的大人们,总觉得自己小时候受了很多苦,现在条件好了,应该让孩子多享点福,少走点弯路。然而孩子的路最终要靠他自己去走,孩子的人生最终要靠他自己去经历,大人包办一时,但包办不了一世,大人包办越多,孩子会的越少,能力越弱,越不能自立,而孩子早经历早成熟早成长,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己,才是我们应该培养的目标。所以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要明确培养目标,善于定位自己,我要培养个什么样的孩子,我要当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以孩子走路为例来定位一下家长的角色问题。孩子不会走时,我们往往是抱着他走,这时我们的角色,是在前面带领着。孩子刚会走又走不稳时,我们往往是扶着或领着他走,这时家长的角色是在中间,是陪伴者。当孩子自己能走了,挣脱了我们的手,跑在前面,这时家长的角色是在后面,是助推者、支持者。综合以上三种情形,家长的角色无外乎在前、在中、在后三个角色,孩子不能自理时就要做包办者,在前;孩子有一定能力了,那就要做陪伴者,在中;孩子能力强了,那就要做助推者,在后。

        总之,孩子在逐渐长大,他的思想和能力必须跟上成长,家长退后一步,孩子才能向前一步,获得成长一步。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抛下奶奶心,树立孩子在前、自己在后的观念,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能够自己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主的,就让他自己做主,让出锻炼的机会,让出成长的平台,让孩子从自理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自信和自律,最终成为独立的优秀的自己。(2020年4月12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