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

善的追寻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芭蕉夜雨寄相思

战争与和平、东西方文明差异、贫富差距、道德伦理、种族冲突、人的两面性……这些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在《追风筝的人》里面暴露着、隐藏着。作为主体的人,有的认为世界本是如此,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子,安于世俗就是生存之道;有的陷于挣扎的状态,在挑战世俗和社会压力之间进退两难;有的激烈抗争,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作为筹码,和他人争个你死我活。面对世间万事,人总喜欢用善和恶去区分事物,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阿胡拉的光明和阿里曼的黑暗之间的界限是否那样清晰和统一?《追风筝的人》向读者展示了一条追寻善的道路,主人公阿米尔带着自我救赎和恐惧踏上一条坎坷之路,但为善的信念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执着,被动转向了主动,虽然身负重伤,但他追到了风筝,追到了善的灵魂。

为善是不分阶级的,任何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可以像阿米尔的爸爸如老爷般给予穷人帮助,大多是物质的、金钱的、被社会有目共睹的,也可以如仆人哈桑对阿米尔的那样,是真挚的、执着的,用一把弹弓来护卫朋友。善也是不分大小和多少的,直至父亲的葬礼,阿米尔才知道父亲帮助了那么多人,他们纷纷和阿米尔握手,感激地诉说往事,告知那些帮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困境,但阿米尔也知道,哈桑为他所做的只是为了保护一只追得的风筝,却在内心不可磨灭。书中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把握为善的时机,既然拥有一颗为善的心,必要时就要挺身而出,即使自我能力不能改变结局,但心态的表露,至少让人无怨无悔。阿米尔正是在内心纠葛的折磨下,想掩盖一时的悔恨而一错再错,他的忘年交拉辛汗在紧急时刻要他回到阿富汗,因为“有办法重新做好人”。阿米尔在经历最初的恐慌和逃避后,终于鼓起勇气去完成自己的救赎,善并不是软弱的,它蕴含着无穷的潜能和力量。有人会说,这只是补偿以前的错误,何来为善呢?对以往的错事去反思、去弥补,一边净化自己的心灵,一边帮助身处困境的他人,对两者而言都是为善,“浪子回头金不换”也是一种善。

面对善,人的内心未必没有困惑,也充满着很多矛盾,从善的孕育孵化到付诸实践,内心的斗争和勇气的灌输都可能需要经历一段坎坷的道路,并伴随着艰辛的付出。但围绕善的事物又是这么多姿多彩,让人不禁去亲近它,感受它对心灵净化的畅意,这是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与善天生就是这样的关系密切,更何况与人为善,渡善于己。既然风筝已经放飞,那就赶快去追寻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