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谨选集之论语别裁》学而篇笔记

2020-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玲萍

《学而》篇,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悦者,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

2.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不要怕没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了,这人在远方,这个“远”形容知己难得,它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后汉武帝时才兴起来,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赞扬孔子,这个时间隔得有多远!

3.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

4.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孝悌是人的根本,“孝弟”的人有深厚的感情,这种人是不好捣乱的。

一个人有真性情,就不会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人有分寸、有限度。

“君子务本”,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

“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人的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有的人不一定像小丑那样“巧言令色”,但每个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所以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大家的缺点,待人的时候,不一定看到表面化的“巧言令色”。

注意“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考察自己:

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忠:对事对人无不尽心,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我答应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对人也不好,误了人家的事。

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都做得到。

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

学问不是文学,要以做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学问讲到这里,都是个人的修养。即学问的内涵,下面就讲学问的外用。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国”,不是现在的国家,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

“敬事”,指对一件事认真做。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

“而信”,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

“节用”,经济要节省,不是为我,而是为“爱人”。

“使民以时”,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证明: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

“谨而信”,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谨慎处世而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继续证明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

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大,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对父母做到尽自己的心力就是孝。对朋友同事需要你帮忙的,如果答应了就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去做。对朋友言而有信。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每个人要自重。对自己要有自信。(尊重自己)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尊重别人)

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要怕改过,这就是真学问。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终”:结果。“远”:远因。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那远因来的。一个人要想有好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开始就要慎重。“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

这是“学问”的道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做官,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些国家富强起来?

我们老师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不是像你们一样对于一件事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了,才勉强出来做的。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求官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你看看老师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一定要认为他对政治有野心有要求的话,恐怕他所求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志”,意志,它包括了思想、态度。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不在面前乃至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感情没有淡薄,言行一致,一贯做法,这就是孝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问的态度。

“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哲学,礼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最了不起,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有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对一件事,了解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这是礼的基本精神。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守信的人,不可讲空话,“言可复也”指讲了的话要兑现。

恭: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表面态度重要,内心更重要。恭敬就是礼,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

因:动机。绝对的无私是做不到的,助人的心行,由近及远,渐渐扩及他人,像这个样子,也可以宗仰。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死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事。

生活不要太奢侈,住的地方只要适当,不贪求过分的享受。(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不能乱说话。从书本上修正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叫做好学。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老师,人穷了倒霉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何如?(自肯的味道)

像你所说的那样,只是及格而已,还应该更进一步,“贫而乐,富而好礼”,安贫乐道。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环境中,就是那么平实,那么平凡。仅是做到不骄傲,不算好,还要进一步做到好礼,尊重别人和爱人。

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我懂了。

你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读书了,也可以开始读诗了,因为我刚刚提示了你一个道理,你自己就能够另外推演出别的道理来(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一篇的结论。这一篇的精神所系。

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归结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为什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