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集一百贝

月亮女儿的故乡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长夏拾光

两汉之诗,所以冠古绝今,率以得之无意。 不惟里巷歌谣,匠心信口,即 枚、李、张、蔡未尝锻鍊求合,而神圣工巧,备出天造。”——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中》

匠心,能工巧匠之心思。于一人,匠心练就七窍玲珑之神韵;于一城,匠心成就巧夺天工之臻品。

一直以来我与西昌这座小城似乎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缘分,因为学习因为工作项目的深入挖掘而有了这种不解之缘。她是一座得天独厚,别具匠心之城。她历经千年的岁月沉浮,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特风韵,历史长河中留存与传承的文化精髓在时代的洪流中与现代文明相生相长,共存共荣,于是匠心独运的一砖一瓦、一物一器都成为凝固的历史与行走的时光;于是城市建筑、文化雕塑与生生不息的匠心精神一起,见证、参与、创造着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成为一张又一张耐人寻味的城市名片。

匠心营造·古城建昌

建昌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悠悠五百年,古遗址、古石刻、古建筑星罗棋布,是西昌厚重历史的传奇缩影。

古城紧邻东河,典型明清格局的扇形老城,是目前西昌城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迹,保留着以四牌楼为中心,最具西昌特色的九街十八巷,面积约2.6平方公里。

古城有着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最为著名的南门大通门几经修整恢复,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隽秀的石刻旁有着栩栩如生的木雕,并赋有应情应景的楹联诗词,精美的朱色斗拱穿插在微微上翘的飞檐间,整个城楼巍峨壮丽,无一不是巧匠们精雕细琢的智慧结晶。

沿着大通门与安定门间的古城墙一路探寻,只见壮观的城墙上下呈现出青色调与红色调的明显分割,下部分斑驳的泥红色石砌墙体是明朝至今残存的断墙残垣,厚重的石块工整的垒砌,彼时固若金汤的墙缝里有潮湿的青苔与肾蕨顽强地生长着,甚至还有盘根错节的黄葛树探出枝丫,与修复补建的青砖相映成趣,新旧对比,如同时光交汇,这是城墙文化的延续,也是古人智慧与工匠精神的发扬和传承。

通过大通门进入古城内部,是充满浓郁市井气息的老街老巷,有的老旧民居依旧保留着土墙木构,外墙黄土或白灰剥落,裸露出采用草与土制作而成的墙体,幽深的小巷里,时光如织。还有圆木房梁、古旧的老青瓦、木质圆柱与斑驳的木条拼接安装的门面,有的房子与时俱进换上卷帘门,有的已然将木体结构房屋翻新成青砖黛瓦,古旧的铺子和琳琅满目的地摊,穿透街巷的吆喝声,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无数人踏过的窄窄的石板路变得凹凸不平。随着时光的行走,一代又一代的西昌人在岁月更替中留存与修葺过后呈现的古城家园,是跟随历史一路前行的市井文化与不同年代的能工巧匠最纯粹而完美的匠心营造。

以古老的明城墙为界,外面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时尚都市,里面是古色古香的时光陈酿,西昌市区与建昌古城并肩前行,匠心之道筑起西昌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

匠心独运·一步千年

西昌的匠心独具不仅在于宏大的城市景象,甚至考究到一座建筑,一尊雕塑的微小细节与文化的浸润。

巍峨的泸山北坡上伫立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建筑,那就是建成于八十年代著名的奴隶制博物馆,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她记录了一个民族从奴隶制社会千年一跃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传奇史诗,她演绎了一个民族繁衍迁徙的生命图谱与一步千年的沧桑巨变。

博物馆占地45亩,全馆由七个陈列展厅、一个彝族特色民居院、一个影视播放厅组成,全面的展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民俗等,重现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原貌,博物馆的建成为中国提供了研究民族学与民族史的重要实物参考基地。

馆区大门两侧是一对彝族人崇尚的活灵活现的石虎,门厅的壁和柱均镶嵌着大理石,整个馆区呈现出古朴典雅的彝族韵味与雄伟大气的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的融合之美,象征着由奴隶制社会一跃进入现代社会的古老彝族与新时代交融并进。

别具一格的民居院采用彝族传统的碉楼式建筑及瓦板房样式,穿斗结构建造,顶端以巨大的彝族酒壶“撒勒博” 作为装饰,四角延展的挑梁神似雄鹰的翅膀,给整个建筑营造出一种集聚向上的拉力,象征着古老的彝族苍劲的力量,据说此建筑是由年逾八旬的阿西拉坡率领其彝族工匠世家亲自建造,凝聚着彝族精湛绝伦的民间工艺精华。

与建筑相得益彰的是广场上令人震撼的“凉山之鹰”雕塑,那是一个身披“擦尔瓦”,腰跨“英雄带”,吹响胜利号角的彝族汉子,他昂首阔步英姿飒爽,整个形态充满着雄浑的力量感与激动人心的喜悦感,象征着彝族人民终于挣脱枷锁如雄鹰般展翅欲飞。每一处细节都惟妙惟肖,扣人心弦。

雄奇挺拔的泸山与柔情满怀的邛海作为背景,奴隶制博物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之间,无论是博物馆本身,还是它代表的一步千年的民族传奇与神秘,都是每一位建设者匠心营造的完美诠释。

匠心传承·又见嶲州

岁月流逝,还有谁记得千年之前,盛唐之下的嶲州城,还有谁记得那时的琉璃碧瓦,极尽繁华?西昌,曾经的大唐嶲州城, 历史上的田园城市,是比明朝建昌古城更为久远的历史追溯,如今只留下一小段残破的古城墙遗址能依稀窥见昔日城影。所幸在西昌市历史核心区整体规划的推动下,人们心存敬畏地拨开荒草在唐嶲州城墙遗址上修建公园,尝试探寻嶲州古城曾经的繁荣景象,寄望能梦圆“嶲州重现”。

公园以“古城墙,诉说这座城市的记忆”为主题,以唐嶲州遗址古城墙为核心,城墙遗址前修筑护城水系、吊桥,牌坊等再现古时城关场景,别具匠心的利用考古挖掘石料堆砌印章式篆体“唐”字,彰显西昌在唐嶲州时期的繁荣。保护城墙遗址的同时修筑可参与可感知的趣味仿古城墙,拉近彼时与此时的距离,让人置身其中,触摸穿越千年的情怀。沿着古城墙进入公园内部有着古韵写意的“唐诗园”,别开生面的“大唐童趣园”,古色古香的“梨园戏梦”戏台与连廊,厚载虔诚的“许愿池”“祈福钟亭”以及“建昌塔”,将盛世唐朝的诗情画意、歌舞升平与禅意幽幽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园外围采用前街后院的模式,通过曲径通幽、宽窄适宜的空间变化,形成独具唐朝风韵的“街”、“巷”、“院”,院落与露台空间相互交错,营造满怀盛唐南丝风情的嶲州古街。“丝路寻踪”、“灵关记忆”、“南丝明珠”、“邛都古铜”与“马道忆昔”五大主题景点演绎着古南丝之路的源远流长。

整个公园采用一城、一水、一街的规划格局,形成“历史文化遗迹区”、“唐风休闲生活园”、“南丝风情街市”三大主题区,以嶲州古城墙为灵魂,诉说着大唐生活的悠闲;诉说着南丝之路的繁忙,诉说着唐嶲州城的历史变迁,仿佛让人穿梭千年,梦回盛唐嶲州。

虽然让嶲州重现的公园还在筹建中,而身负重任与使命的规划者与建设者们深度挖掘史料、各地调研考察的极尽专注与完美追求,已经在他们勾勒出的蓝图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这是一种珍贵的情怀与态度,是匠心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匠心筑梦·魅力之城

风靡全国的央视旅游节目《魅力中国城》中凉山在众多优秀的城市中一路引航高歌进军半决赛,西昌绚烂夺目的城市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相信这魅力源自于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而这点滴都源自于热爱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的匠心营造,一如建昌古城的沧桑,一如奴隶制博物馆的神秘,又如嶲州重现的惊喜。而这座城市的匠心别具还远不止这些,像是火把广场的民族艺术瑰宝,像是千古绝唱的“彝海结盟”雕像,还有神秘传说中“月亮女儿”的完美雕琢,都来自于匠人们对这座魅力之城的精心雕饰,就连邛海的柔情、泸山的巍峨也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匠心营造。

从古自今,每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无论是百态千姿的房屋街巷,还是诗情画意的景观园林,无不来自于建设者的匠心独运,无不来自于匠人们的玲珑巧思,这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需要将这种最弥足珍贵的匠心精神传承与发扬。而这“工匠精神”早已融入在西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血脉之中,在这里,一个又一个匠心筑梦的故事被人们传扬,在这里,我们每一个热爱这座城市的人都是筑梦路上的“匠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