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不,“懒”者生存!
科学家对大西洋贝壳类软体动物的化石进行研究发现,那些越懒惰的贝壳,灭绝的可能性越小。
众所周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可是,适者生存。难道他老人家搞错了?首先,达尔文没有搞错,“懒”者生存的结论也没有问题。因为对于大洋深处的贝壳们来说,“懒惰”就是一种“适应”。
从大约500万年前到现在,科学家研究了299种贝类的各种化石和生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基础代谢率低(不怎么动的)的贝类,灭绝的可能性也更低。从长远来看,在危机四伏,捕食者环伺的环境中,对整个物种来说,最好的进化策略也许是懒惰和迟缓。
海洋内的贝类动物毕竟一天到晚宅在家里,碰到坏人的可能性也就更低了。但是,如果新陈代谢过快,不扛饿,那你就必须经常出去觅食了。也就是说,只有降低新陈代谢,降低食物摄入,你才能做一个资深的“宅”贝壳。这样,在杀机四伏的大洋里活下去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因此,对于大洋里的贝类动物来说,与其说是“适者生存”,不如说是“最懒者生存”啦。
这项研究不仅很好地揭示了贝类动物的进化策略,还可以用来预测哪些动物在将来有更高的灭绝风险,从而可以给动物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个物种的灭绝基本是一个概率事件,有很多很复杂的原因。新陈代谢率并不是决定因素,但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因素。代谢率越高,物种越有可能灭绝。所以,我们可以用它作为一个新的测量指标,用来测量现存的物种,预测它们近期内灭绝的风险有多高。
尤其对于那些栖息地较小,分布狭窄的物种,代谢率与其灭绝风险的相关性更好。而对于那些分布广阔的物种来说,相关性则不是很好。说明对于栖息地就小的物种,代谢率已经成为决定其生存灭绝的主导因素。而对于广泛分布的物种而言,它们应对环境改变的选择更多,因此代谢率对它们的影响也更小。
换句话说,如果代谢率对于一个物种的生死存亡很重要,说明该物种对抗环境改变的能力很弱小,短期内灭亡的风险也较高。
科学家发现,代谢率与灭绝的关系不仅对于贝壳类动物适用,对于海洋内其他的物种也是适用的。对于陆地上的物种是否适用,则有待于未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Strotz, L.C., Saupe, E.E., Kimmig, J., and Lieberman, B.S. (2018). Metabolic rates, climate and macroevolution: a case study using Neogene molluscs.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