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主题型文本教学设计

2020-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飞翔的姿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秋天”的回忆里,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感里,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深沉。

2.品味语言和细节,体会母爱的深沉和爱母的思绪。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

2.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难点

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重点)

品味细节,体会爱母思绪。(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品晰法  资料助读法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ppt播放史铁生图片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是位特殊的作家,他叫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下乡,1972年因病导致双腿瘫痪,高位截瘫,回到北京。2010年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一段文字: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同学们,你读出了什么?

……

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爱的感受,他的好多文章都表达了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这篇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预习检测

ppt播放词语,请同学们齐读,老师纠正字音,强调字形词语含义等。

三、朗读课文,感悟“母爱”

聚焦“咱娘家好好儿活”

1.请同学们聚焦全文,找出写“我”的语言和写母亲的语言,列出两列做对比,我们男女生来比较朗读,男生读“我”的语言,女生读“母亲”的言语。

读完,思考母亲是怎样表达母爱的,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有一种叫—————,我从“———————”读出的。

例如,有一种爱叫理解,我从“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我的动静”读出的。

2.体悟“咱娘俩好好儿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究竟怎样才叫有感情呢?我们先从题目试试。

A.大声地读读看“怀念的秋天”和“秋天的怀念”,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课题,解析课题,聚焦“朗读”,给出指导。

B. 读课文第一段,聚焦“好好儿活”,体悟母爱的深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体悟母爱。

三.感受“爱母”的思绪

幻灯片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我与地坛》

这是多么痛多么深的领悟啊!那么在这秋天的怀念里,作者又真切地领悟了什么呢?

1.再次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达我心绪的句子。

读读这些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愧疚,懊悔,后悔

2.聚焦“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比较两种心境下,“我”的内心潜台词。

不接受命运时         

“看着窗外树叶刷刷啦啦飘落,我—————”

懂得母爱时

“看着窗外树叶刷刷啦啦飘落,我—————”

请同学们补充完整潜台词,体悟作者的心绪。

四、聚焦我们的“好好儿活”

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写菊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思考“看菊花”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含义,体悟我们的“好好儿活”。

这个时候,适时出示关于史铁生成就的资料,史铁生有无记得母亲的嘱托?有无好好儿活呢?

/儿子读懂了母亲之心

/他的生命历经寒霜

/却如秋菊般绽放

/他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在漫长的轮椅的生涯里自尊自强

/他用文字丈量精神的高度/

/他在艰难困苦里宽厚的微笑

/他让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

/他让我们重塑生命的真谛

/他读懂了母亲未完的话语

/他领悟了母亲爱的叮咛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活出生命的奔腾与炽热

/活出生命的昂扬与执着。

高声诵读课文诗,让我们跟随史铁生唱响我们生命的高度与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