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问,问中得
感谢晚上小组腾讯会议里家人们的准时相约,感动小伙伴们的畅所欲言,感慨王校长、褚主任的倾情奉献。
在这个素未谋面却倍感温馨的第二组小家庭里,大家相互鼓励、暖心提醒,尤其是本书作者褚主任的亲力亲为,超强的亲和力怎能不让小伙伴们感慨多多?有红顺王校长的倾囊分享,给了小伙伴们精读本书的指导性建议和实操性较强的范本,有组长刘化珍老师热心带领,大家肯定能“迈开大步朝前走”,肯定能踏上课改这条“开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并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
继续啃读并摘录:
一,三个观点
1.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围坐在一起就有合作,也不是合作了就有学习,而是有学习上的困惑和需求时合作才会自然发生。
2.有的课上着上着学生不见了,有的课上着上着老师不见了,还有的课上着上着,核心素养不见了。
3.关注细节就是要雕琢精神,将教学技术中的大颗粒分解成小颗粒,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让教学从粗放走向清晰,从模糊走向清晰。
二,两点思考
1.合作学习是有学习上的困惑和需要时才会自然发生的。只有当孩子安全地说出“我不懂”,自觉主动求助于他人时,合作学习才真正发生。
合作学习不是“少数人的狂欢,多数人的陪伴”,需要高参与带来的高质量。只有当合作学习发生时,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和翻转式学习才会“次第花开”。
学习要从学习合作技能开始,最会学习的学生一定最会倾听的学生。
教学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看发展了学生什么,尤其是看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学不是教一个个知识点,而是教知识点上的思维点。
2.问题是做学问的标配,会问是会学习的标配,课堂应该是问题的集散地,这样才能做到从学会说到学会问。
学问本来就是边学边问,学生本来就是学习对于TA而言来说陌生的知识。若没有边学边问,学习如何发生?问别人,就是展示自己。展示会给展示者带来自信,展示的过程恰好就是强化学习的过程。
三五个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团队,相互展示,相互倾听,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就这样潜滋暗长起来。
反观家庭中亲子关系,学校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恰好就缺乏这样的主动问和认真倾听。
书中有这样的观点,台湾教师李玉贵在访学日本过程中发现,日本课堂上站在黑板前展示的学生是知识点暂时不明白的,而我们的课堂上,登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往往是那些已经掌握住且能流畅表达出来的孩子,而不曾登过讲台的孩子,知识的黑洞就被一次次的掩盖起来。久而久之,很少登讲台的孩子就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吸收新知识的“吃瓜群众”,只能一学期一学期一年又一年的随波逐流。
三,一个问题
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并找到兴趣,从趣味开始爱上数学。
四,一个行动
开始仿效王红顺校长的“建模式阅读”和“拆分式”写作,以求读得更精细,写得更眉清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