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牛羊接触史与布鲁氏杆菌病

2021-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米兰妮

病例资料源自丁香园,仅供专业学习参考。

病例

主诉:患儿,男,5 岁,发热 8 天。

患儿于 8d 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 39.6 ℃,精神欠佳,否其它认伴随症状,给予口服退热药、输液治疗 6d等对症处理后体温仍有反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个人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过敏史,曾用再林(阿莫西林颗粒)后全身出现皮疹,预防接种按时进行。

入院查体:T:39.1 ℃ ,P:122 次/min,R:40 次/min,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全身未见皮疹,指(趾)末端未见脱皮,急性热面容,神清,查体合作,口唇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 I° 肿大,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5.0 x 109/L,N:41%,L:44%,Hb:101 g/L;

CRP、PCT、肝肾心功能、电解质、呼吸道九联检、PPD、T-spot、抗 O、EB 病毒均未见异常。

ESR:45 mm/L;

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心电图、心脏彩超正常。

体温趋势图
探案

辅助检查除了轻度贫血及血沉明显升高,其他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感染?非感染?

入院后给予对症处理,考虑细菌感染依据不足,主任与家属反复沟通后并未给予抗生素治疗。

入院 2 天,患儿体温仍反复,给予退热药物处理无明显改善。

该如何诊断及治疗呢?

家属一句话,是治疗关键!

考虑患儿发热时间较长,辅助检查也无明显的指向,科室进行了疑难疾病讨论,仍首先考虑感染可能性大。

是什么感染?如何用药?

再次进行详细询问病史,患儿诉病程中偶有双下肢关节疼痛,其奶奶补充,患儿有牛羊接触史,了解当地流行病学后,考虑布鲁氏杆菌病可能性大。

遂立即完善布鲁氏杆菌病相关筛查,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1:130。

最后确诊为:布鲁氏杆菌病。

予利福平 + 复方新诺明治疗后治愈。

分析

回顾此病例诊疗经过,治疗关键就是梳理临床诊断思维,抽丝剥茧整理线索,进而找到病因,给予正确治疗。

临床上,看似普通的发热,用了手里最广谱的抗生素治疗却仍然无效,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原因的病例时常遇到。

是不是真的发热?是不是感染引起的发热?是否用对了抗菌药?如果不是感染性发热,该怎么诊断?

这些问题,只有梳理清楚诊断思路,才能迎刃而解!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布氏杆菌(Brucella)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

我国CDC布氏菌病诊断标准为:

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氏杆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室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凡具备第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为布氏菌病。

(急性、亚急性感染病例通过流行病学史的收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难作出诊断。慢性感染者和局灶性感染者诊断有时相当困难,获得细菌培养结果最为可靠,PCR检测其DNA阳性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时注意本病特征性表现,如发热伴出汗、关节痛、神经痛、全身软弱;游走性关节痛;高热但神志精神尚可,很少有谵妄。再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本病主要需与伤寒、副伤寒、风湿热、肺结核、疟疾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

对症和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在补充必需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把利福平(600-900mg/d)和多西环素(200mg/d)作为首选方案,连用6周。

亦可选用四环素与利福平联合治疗。有神经系统受累者选用四环素(2g/d,6周)加链霉素(1g/d,3周)已被广泛应用,复发率低。

慢性感染:

治疗较为复杂,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与急性和亚急性感染者治疗相同,必要时需要重复治疗几个疗程。

脱敏治疗: 采用少量多次注射布氏杆菌抗原避免引起剧烈的组织损伤,又起到一定的脱敏作用。

对症治疗: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