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小左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季呓Jibberish

四十多年过去了,怕终有一天会忘记,还是完整地记下来吧。


当年爸妈下放时,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知青房里。

那是一排瓦房。东头那个单元共三间,中间是堂屋,共用,两边是卧室,我家住东边那间,西边那间又隔成两间,分别住男知青和女知青。

有位知青叫小左,左松明。方脸,高颧骨,带笑的细眼睛,瘦高个子,为人憨厚老实,属于逆来顺受那种性格。

伙伴们和村民叫他“左怂明”,常拿他开涮。


当地人把河蚌称作“河歪”或“歪歪”,而河歪又常用来指代女性生殖器。例如骂娘时,就说“你家妈妈的河歪”如何如何。

有天小左在门口饭桌上喝河蚌汤,一个油嘴滑舌的村民路过,看见小左正在咬肌大动员,使劲儿嚼蚌肉,就走过来跟他打招呼。

这种场合打招呼一般不外乎“在吃饭啊?“”吃啥呢?”之类的套话。

但这位老兄却大吼一声:

“小左啊,你嚼x啊!”

(Pinyin transcription: xiao3 zu3 a, ni3 qiak bi3 a!)


几年后,我已在城里的红卫中学(现昭阳中学)上初中了。

那是初春的一天,冬寒还没散去。我放学回家,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路边摊,卖豆腐和其他豆制品(百页、豆腐干等),显然是“试营业”:一副木板架在中等高度的板凳上,摊主坐在小板凳上。孤零零的,旁边没有类似的摊档。

我之所以注意到此人,一是因为他不吆喝,默默坐着,二是因为他的姿势很奇特,那么高的个子,折叠着杵在小板凳上,膝盖顶到胸口,两脚很别扭地叉开着,双手更加别扭地插在裤兜里。衣衫单薄,嘴唇发紫。

我走近一看,是小左!

我太激动了,(没大没小地)大叫一声:“小左!”

他立即认出我来了,叫了我的小名,冲我嘿嘿直笑。

相视无语几秒后,他问我住在哪里,我说:东岳庙西巷最后一个门洞,进去后,最里面那间就是我家。

我回家后很兴奋地告诉爸妈,说见到小左了。爸妈唏嘘了一番:估计他回城后没再读书,而是帮家里打理豆腐作坊了。

后来再也没在大街上见到小左。看来试营业没成功。


几天后,我放学回家,看到门口有只没见过的大碗,里面养着几块豆腐,旁边放着厚厚的一叠百页,用纸裹着,还有一个小纸片,写了几行字:

钦老师、季老师:

家里做的豆腐和皮子,把你们吃玩。

小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