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耩成了方块儿地,用了双倍的种子反而减产一半多,是咋回事?
齐帆齐微课
这还是生产队吃大锅饭时候的事儿。
那时候,很穷,生产队里没有技术指导,种庄稼全凭经验。
创新的都吃亏了。把麦田耩成方块儿就是其中的一件事。
秋庄稼收了以后,地里的玉米杆儿全部砍完晒干,拉回饲养院子里喂牲口。
地里开始上粪,准备犁地,为耩麦做准备。
耩麦是一年之中最大的农事之一。生产队里的所有人非常的注重。
晚上,都喝了汤,敲铃开会。商量咋犁地,咋耩麦的事儿。
大家坐在拉回来的干玉米杆儿上,说说笑笑。
队长清清嗓子,说:都别说话了,会议正式开始。
犁地的事,都是老生常谈。就那样。粪上完了,先从哪块儿地开始。
谁负责撒粪,谁负责犁地,程序和往年的基本一样。招呼着不出啥差错好了。
晚上半夜给牛加料注意记住,让它们吃好喝好别忘了。队长吩咐饲养员。
光让牛拉套,不让牛吃草料,会累死的。牛是生产队的命根子。所有的重活儿,所有的土地都指望它们呢。
接下来,就是耩麦了。
一说耩麦,李老三打断队长的话,"忽"的站了起来。
一个踏实能干的饲养员,他有个建议,提出来大家商量一下。
啥建议?队长让他说。
既然一粒麦种儿能发一个芽,一个芽能发好几个头,可以多打粮食。那咱们不如把地里多耩一些麦种儿。
他这一说,队长问:啥意思?
多耩麦种多发芽,麦芽再多发头儿,明年是不是多打粮食?咱们队里多收入啊。
他这一说,有人附和。
老三真聪明!这个方法中!
老三想的周到。
这法儿不错!
……
大家七嘴八舌夸奖,队长笑了。
又问老三:你说说咋多耩?
不能在一陇儿里耩太多,那样麦芽出来挤在一起也不好。
我说一篓还耩那么多种子,和往年下种量一样。竖着耩一遍,然后横着再耩一遍。也就是成方块儿形。
老三一解释一说,大家都说行。个别人说这样也太稠密了,将来也不好吧。一下雨一刮风,麦子倒了咋办。
反对的声音比较小,被淹没了。
最后,队长一拍手,站起来说:
咱们都没经验,就按照老三说的,咱们创新一次。先耩一块儿地的。明年夏天如果高产,下半年秋季儿全部这样耩。
队长的话,赢得大家的掌声。老三也被大伙儿称赞。
老三真行,注意不错!
队里所有的土地全部犁完了。队长和会计几个干部一商量,决定把北地最好的一大块儿地,全部耩成方块儿形。
寄希望于明年啊!队长说:这块地一定要争气,明年一定高产,让群众多吃一些白面。
耩上麦子后,队里很多人,有空就跑到这块儿最好的地里看看。
麦苗出的很整齐,远远望去,一片绿色,特别喜人。
队长直夸李老三,注意不错。明年高产,多给他烙几个葱花油馍吃。
李老三自然也是满面春风。
过吧年,一开春,一场春雨后,麦苗疯长。
大家站在这块儿地头,评头论足,与别的地块儿对比。
队长几乎是下定决心,秋季儿全部都这样耩麦。
出麦穗时,看着不一样了。
麦秆儿太稠密了。出的麦穗都很短。
连着下了几天雨,麦地全部下透了。
大家站在地头,一整块儿地啊,像被石滚碾压了一遍,全部倒地。
队长干部,还有群众们,摇头叹息,心疼啊!
麦子耩的太稠密了,恐怕要瞎了。
收割的时候,一镰刀下去,拉不动,还要回一下手再回手。速度上不去。
大家都埋怨,怪李老三出的馊主意。
这麦子割都没法割不好割,一镰一镰,竖着割,还要横着割,难为死人。
下力不出活儿,下力不讨好儿。
手里拿的麦秆轻飘飘的,不压手,没有一点儿份量。
这块地另外打。算下来,产量不及往年的一半儿。
残酷的现实教训,教育了干部群众,创新失败了。
秋季儿,还是按老办法儿来吧。
产量有保证,群众口粮有保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