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蒙古国:小话我之见闻(三)
蒙古抗灾、救灾能力较差,我们经常在国内新闻上看到,如果内蒙古地区冬天遭遇雪灾,政府会立马出台措施,紧急救灾,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在蒙古则是另一番情况,遇到这种灾害,牧民只能眼睁睁看着牧养的牲畜死去而无能为力,甚至人员都不一定能得到救助。在家园失去生计的牧民,只能举家往首都逃难。前面也提到了,首都面积小,加上生活成本高,于是他们只能在乌兰巴托的郊区安下蒙古包,慢慢地形成了外围贫民区。据我在那里待了三四年的同事说,他们刚来时,外围还没那么多,现在乌兰巴托四周的小山几乎都被占据。我们曾经驱车到外围区为现场采购冬天工作服,因为有的小手工作坊就在郊区,怎么说呢,感觉这些地方还比不上30多年前的中国农村,甚至谈不上公共设施,干净水源都保证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68189/2a92de55ed500d7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68189/374be3fb6b0ae67b.jpg)
蒙古工业主要集中在首都,说实话,基本谈不上什么稍大一些的工厂。多数的成品工业品都是来自进口。苏联时代,并没有给蒙古留下什么像样的工业,现代蒙古因为产业发展畸形,加上政府官员贪腐的严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体系,哪怕是维持本国基本发展和本国人民日常使用都得不到保障。看一下外交部官网的描述:“主要产业包括矿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主要指种植业)并非蒙古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部分大矿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也没有像前些年以矿产闻名的国家如巴西那样,为本国带来巨大的财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贪腐和低效。其西部和南部的矿产,很多已探明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例如煤、铜、铁等。蒙古自身并没有什么能力(无论从人员、技术还是装备方面来说)来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这些资源几乎被政府卖空了,大头都落到了外国开发者那里。我所在的那个OT(Oyu Tolgoi, 奥尤陶勒盖,距中国边界不足100公里)项目,开发铜金矿,在南戈壁省。51%的股份是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就是10多年前跟中铝公司大战的那家,世界矿业三巨头之一,其余是蒙古持股,据说是时任总统竞选时许下的承诺,每年全体蒙古人民不分老幼都可以拿到现金分红。这个项目的工程公司是美国的福陆(Fluor)牵头,施工建设几乎全部是中国建设公司,高峰时几万人同时在现场,总有超过三四十个国家的人在此工作。采矿设备全部进口,再加上国外管理公司,其造价成本之高,令人咋舌。然而,不幸的是,刚建好一期就遇到国际铜价大跌,再加上股权的争夺,到今天,已经是七八年时间过去了,二三期建设还没怎么见起色。依靠这些矿产资源,蒙古经济那几年增长迅速,在2011年甚至达到17.3%的GDP高增长率,一度受到全球的瞩目,更有专家预言蒙古将成为下一个迪拜。然而就在全世界期待蒙古更上一层楼的时候,蒙古政府也没令人失望,发挥一贯的作风,《限制外国投资法》横空出世,以国家行政力量公然在各个外国投资项目上失信或毁约,导致很多外国投资血本无归,也说明蒙古的投资环境真的很差。OT项目也受这个法案的影响,与蒙古政府胶着,争夺控股权。说白了,蒙古就是想空手套白狼,你都给我建好了,我来接手,直接享受胜利果实。即使现在来看,蒙古的迪拜梦似乎仍遥不可及。我严重怀疑这“迪拜梦”是某些不怀好意的专家对蒙古的“捧杀”。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68189/f06d392a74431e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