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中国教育出路在何方?

2017-04-02  本文已影响102人  陈迂

中国教育何以如此毁人不倦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历来著述极多,简单说而言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工匠,而美国教育是培养人,这是两个不同档次。

自1780工业革命以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迅速下滑,加上吏治腐败,民生凋敝,国颓民疲。更兼外敌入侵,真正是雪上加霜,所以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善物质生活,至于精神享受只能退居其次了。

改善国民素质至少包含两个方: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不过后者非一日之功,至今鲜有变化。前者倒是轻松很多,让一个不识字的人能够读书看报其实是很容易的事,而让一个无耻之徒变得德才兼备,则势如登天。中国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物质的改变比精神痼疾的疗治要容易得多。

对于国家来说,物质的增加是显而易见容易看到的成果,也完全可以作为吹嘘的资本,对学校来说考试成绩也是一目了然的事,而家长们所乐意见到的无非是考卷上的分数,至于孩子的理想,他们的思维能力,他们的想象力,以及他们的对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因为很可能过于天马行空谁也没办法衡量,终于被泯灭,于是国家、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在一起助推分数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是最偷懒的做法,因为它会毁灭人类区别于牛马的思考能力。

出于意识形态的保障,中国的教育并不是为了开拓思维,而是为了维护统治,在学校里只允许一种哲学思想,其它一切完全否定或尽全力批判。这种恶意的中伤使得中国学生在思辩方面极为欠缺,而以诡辩和流氓无赖思维占据主流。以爱因斯坦为例,他从小就博览哲学典籍,对于诗歌文学涉猎广泛,所以想象力丰富,思维缜密,这种特点是中国学生一辈子也做不到的,即使有心也会被学校里的单一教育消弥于无形。

熟悉金庸小说的人应该记得有一个桥段,令狐冲跟风清扬学独孤九剑,但是每一招都包含了无穷变化,而那些每一派所谓的独门绝学他都了然于胸。此外还精研易筋经,内外兼修,终成一家。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广泛猎取,过早限定了自己的识见就是彻底僵死了自己。最可怕的一点在于,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得几乎百分百的学生只把眼光盯在教科书上,除此以外的其它知识几乎完全一无所知,年纪轻轻就限定了一辈子的道路,如此情形下还想出大师,还是去金星上看日出吧。

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业是世界顶尖的,如果中国教育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工匠,我们的技术也不会多年来靠山寨了,起码不用担心他人扼住我们咽喉的手会颤动。可悲的地方在于,中国教育一面想追求多快好省的流水线作业,一面又在意识形态上浪费太多精力,于是只能培养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除去制造了大量毫无思考能力的自干五,中国教育几乎一无所成。

除去政府主导因素,大量的封建文化也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儒教文化死灰复燃,妄图东山再起,可惜以金钱为导向的商品经济已然树大根深,怎么会甘心退居二线?其实这两种文化任何一个占主导都足以戕害每一个人,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会因为某种价值体现而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而不仅仅是金钱和权势。

我虽然反感金钱至上的商品化,可也厌恶儒教的虚伪。在我看来,中国的思想文化有90%是尽可以抛弃的,另外10%有哪些,至少我还没找到。以勤劳为美德为例,这是很误导人的提法,当然懒福绝不应该是美德,勤劳的意义仅仅在于对于生活的危机意识罢了,或者说压迫社会的产物。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再远的就不说了,物产并不丰富,荒地也尤其不少,而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生活,就必须从民众手里征收高额赋税。当民众创造的大量财富被剥夺后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权贵们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力维持下去,大肆鼓吹勤劳为美德,使得百姓心甘情愿接受剥削,为了生存不得不一辈子辛辛苦苦,而这种日复一日的劳作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丧失了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凭什么要把财富拿出去给权贵们享受?

勤劳对于个人的意义,要么是保障自己的生存或生活,要么是降低老年后丧失劳动力而无依无靠的风险,这是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还谈不上美德。这就好像一个热衷于美食的人,辛辛苦苦做了顿大餐给自己享受,跟美德没什么关系,勤劳的意义还在于经历过苦痛后边际快乐收益会更大。如果勤劳的目的是为了把财富献给权贵而毫无反馈,那勤劳不但不是美德,而且是犯罪,因为它会助长蠹虫的成长壮大以至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些都是教育所回避的。

过度追求效率,排斥多元的单一化教育以及刻意追求片面而忽略深层次的方式都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善的,不过教育改革呼声数十载而文丝不动,可见难度之大。我们知道,移民的第一代、第二代都特别痛苦,基本上差不多从第三代开始也就能真正融入当地文化,中国教育要改革,可能要有几十年的“痛苦期”,而我们的人生不过几十载,谁愿意把痛苦留给自己呢?除非是傻子和圣人,可惜这两类绝迹诚非已久,放眼中国,精明人太多了,改革也就成为不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