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中华民俗文化

中秋小记

2016-09-15  本文已影响28人  太虚见
文/阿佑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十五之数,三秋之半,曰中秋。

中秋者,夏历八月十五之日,一年三节之一也。

中秋多别名,曰月夕、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之属,乃同出异名。昔时地大物博,资讯不畅,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故此一节多名乎。

究中秋之源,一曰祭月典礼,夕月是也;二曰农耕之庆,丰收赞歌;三曰记唐裴寂仿月做饼解军粮之急;四曰记唐玄宗梦游月宫得霓裳羽衣曲云云。

玄宗之属,似神话,类传说,仿佛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也。古人之知,帝王与神仙,皆为天人矣。

究端午之习俗,曰赏月,曰食月饼,曰赏桂花,曰猜谜,曰燃烛放灯云云,或因时而异,或因地不同,不一而足。

每逢佳节至,骚客多诗赋,何况秋与月,意蕴无重数。

魏晋乐府《秋有月》云:“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李白《静夜思》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杜甫《月夜忆舍弟》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牧《秋夕》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苏轼《阳关曲》云:“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念奴娇·中秋》又言:“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说月,言秋,诗词佳作不知凡几,然论中秋,当以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为最,其词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团圆之愿,古今同心矣。

水调歌头

愚以为,传统之要在习俗,习俗之旨在仪式。明习俗之仪式,乃悟传统要旨之道矣。故老者需言晚辈节日之习俗,家长需率子女践行节日之习俗,乃由家庭之教养,及至民族文化之传承也。

于此而言,中秋团圆,应共赏月食月饼,行习俗,品诗文,述传说……然今世道艰难,多背井离乡,欲与家人一聚而难得矣,幸能电联留言,获知喜乐安康。

苏轼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阿佑曰:每逢佳节许吾愿,千里低语共婵娟。秋来一言三春晖,应君珍惜在眼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