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大要素助你养成坚韧人格,从此人生再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你焦虑吗?
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广,10个人中敢有9个承认自己生活在焦虑中。
“产后抑郁症”、“职业倦怠感”、“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早就不是什么新名词了。
比这些病痛的折磨还要让人筋疲力尽的是,我们还要假装自己很好,什么事都没有。加倍的去掩盖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害怕让身边人感到不舒服,害怕周围的人们看出我们的软弱。
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渴望成功的你,需要有一颗坚韧的心。当你身陷逆境,无力自拔时,你更需要有一副心灵的盔甲,保护你不被心理痛苦和感情伤害所摧残。
这本《逆境成长——坚韧人格养成手册》为我们指出了塑造坚韧人格的道路。
封面图根据作者们的研究总结,具备坚韧人格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五大共同要素
简单说来,就是在遭遇挫折时,你得先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当然仅有乐观主义是不够的,你还得果断地行动,要有勇气去做艰难的决定,在做决定时以道德罗盘为指引,一旦付诸实施就要顽强不屈,要挖掘出身心中所蕴藏的能力,就得靠人际支持做你的后盾。
《逆境成长》为何敢如此肯定的认为,坚韧人格的核心就是这五大要素呢?
对此,我们不得不先来认识一下本书的三位作者。
小乔治·S.埃弗利(临床医生)
现代压力管理创立人,人类韧性领域先锋人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马里兰洛约拉大学心理学教授。
道格拉斯·A.斯特劳斯(企业家)
组织心理学博士,巴尔的摩CEO俱乐部的创始人及主席。
在经历了女儿自杀身亡之后,作为一名悲痛的父亲,他创立了一个以女儿名字命名的非营利基金会,使人们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减少误解,更好地预防青少年自杀。
丹尼斯·K.麦科马克(战斗英雄)
原海豹突击队成员,人类行为学博士,心理学博士。他在进行BUD/S(基础水下爆破/海豹课程)训练时,就开始探寻队友们的坚韧之路。
三位作者对坚韧人格的追索之路各不相同,但他们一致认为坚韧人格的核心就是本书提出的五大要素。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们经过40多年研究和实验后的沉淀。
《逆境成长》通过三步,循序渐进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培养坚韧人格。
1自我评估表
每章开头的自我评估表,是为了让你快速了解五要素目前在你身上的状况。当你开始按照书本指示操作,这张评估表也可以帮助你记录变化,让你看到你自己的进步。
2如何正确理解五大要素
在讲解这五大要素时,作者们以大量“无名英雄”的故事,作为案例分享给我们。
这些故事描写都很生动,你会感觉到和英雄们一起经历险阻,绝地重生。
3如何养成五要素的行动指南
在行动指南中,你不仅可以学到练成坚韧人格的方法,还能学到瑞士奶酪法则帮助你治愈拖延症,以及奥卡姆剃刀理论帮你在大量信息面前做出选择。
这本书对应的读者年龄非常广,虽然年轻的大脑具备优越的可塑性,但最新研究表明,极端的逆境、压力和创伤事件会引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大量活动,能模仿年轻时的弹性,从而促进学习。
相信作为一名成年人,在看完书后,你一定会知道如何应对压力挑战。
那这本书对我们下一代的人格塑造有哪些帮助呢?
以下两个问题,是我看完书后的一些个人想法,仅供各位父母们做个参考。
1我们该对孩子的未来抱有怎样的期待?做个有成就的伟人?还是做个平凡快乐的普通人?
有人认为,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既然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注定是个普通人,我们做父母为何不对孩子宽容一点?让孩子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人。
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要是做父母的降低期望,换来的不是“平凡快乐的普通人”而是“平凡焦虑的普通人”,那该怎么办?
《逆境成长》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经常有人告诉我们“不要期望太高”,或者“尽力而为,别太失望,毕竟,胜利者只有一个”。家长如果教孩子不要期望太高,失败也能接受,那就会毁了孩子的成功。家长的意图很好,想要让孩子不承受失败的痛苦,让孩子逐步适应。问题是这些早期的信息会造成非常有害的、对平庸和失败的心理预期。
在孩子年幼时,心中留下对自己的负面预期,即便是很微不足道的否定信息,也会衍生出更为负面的错觉,最终真的变成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这就是自证预言的力量。
一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普通人,如何谈得上幸福快乐?
书中还引用了心理学家马丁·E.P.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的话: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们教给孩子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有所成就。这个目标如今已经被另外两个目标赶超了,那就是快乐和自尊。”塞利格曼认为我们并不能把持久的自尊直接教给孩子。他说“自尊来源于……在这个世界的成功和失败。”自尊要靠自己去赢得,而不是被给予。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鼓励孩子以让他感觉良好,而是教给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技能
其实作为一名母亲,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在此前提上能有所成就当然好,如若不然,做个普通人我也能接受。
所以我的结论是,不妨一开始就对孩子的期望高一点,把他或她当个“皇位继承人”来培养。告诉孩子,我希望他或她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请帮孩子分析差距在哪里?教给他缩小差距的技能,并督促她认真执行,让他看到自己努力后的成效。即便最后没能“继承皇位”,她也会收获快乐和自尊!
2在所有人都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你也不去遵守规则,这算不算作弊呢?
《逆境成长》中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案例:
6次获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选手——兰斯·阿姆斯特朗。2012年6月,美国反兴奋剂机构指控阿姆斯特朗使用违禁药物,同年8月,该机构判决阿姆斯特终身禁赛。阿姆斯特朗为自己辩解,他不认为自己是在作弊,他只是想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因为其他选手都在作弊,他所在的美国邮政队没有那么过分,自己被抓,主要是因为树大招风。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假定阿姆斯特朗说其他选手都服用违禁药物是真的,那么阿姆斯特朗也使用药物算不算作弊?
将来你准备怎么给孩子介绍这个社会的规则?当孩子看到那些插队、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质疑你介绍的规则,你又该如何向他们解释?
对此我的看法是:看到别人因为不守规矩,得到了眼前的好处就变得跟他们一样,才是最坏的做法。
社会心理学中的破窗理论是指如果附近有破碎的窗户没有得到修缮,墙上的涂鸦没有得到清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更多的涂鸦被制造,甚至升级为犯罪和暴力。
按照破窗理论,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制止,人们就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更多的不良行为就会随之发生。
人性本身就是个矛盾体,善恶混杂。任何人都有自私 贪婪 残暴的一面,只要有适合的土壤,人性的丑恶面就会发芽生长,结出可怕的恶果。
在大家都“作弊”时该如何独善其身呢?
1982年里根夫人参观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朗费罗小学时,一名学生问她,如果有人主动给自己毒品,该怎么办?里根夫人回答道:“坦率地说"不”
因此我会告诉我的孩子,对那个不遵守道德规则的自己,坦率说“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生活中的变故起初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在遭遇挫折时,感到灰心丧气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示弱,深吸一口气,继续战斗,挺过去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