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安娜·卡列尼娜》19
第四部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里,同卡列宁谈话过后的伏伦斯基陷入深深的自卑和自责。卡列宁在他眼里不再是一个可怜的人物,他被安娜推崇到了凌驾一切的高度,他并不奸刁,并不虚伪,并不可笑,而是善良、朴实而崇高。相比之下,自己却卑鄙,堕落。这令他感到痛苦,但更令他痛苦的是他认为近来渐渐冷下去的对安娜的热情。他觉得自己此前其实并不爱她,如今了解了她,真正爱上了她,却在她面前受尽屈辱,并将永远失去她,只是在她心里留下了可耻的回忆。最叫他受不了的是,当卡列宁拉开他蒙着羞愧的脸的双手时,“他现出的那种又可笑又可耻的模样。他站在卡列宁的家门口的台阶上,像一个精神错乱的人,茫然不知所措。”
三个晚上没有睡觉的伏伦斯基回家后仍然无法入睡,他眼前既有现在的安娜,有记忆里的安娜,还有卡列宁的那句话:“您可以把我踩在污泥里。”以及“安娜热辣辣的绯红面颊和她那双热情地望着卡列宁而不望着他的水汪汪的眼睛。”他觉得与安娜之间的一切从此都完了。怎样才能和好呢?他念叨着胡思乱想。此前的美好时光和刚受过的屈辱一并涌上心头。他觉得自己不会珍惜,不会享受,他怀疑自己疯了,完蛋了。他以前觉得重要的事情,现在都无所谓了。然后就想到了自杀,免得受耻辱,他拿起手枪转动弹膛,冥思苦想几番之后,终于对准左胸扳动了枪机。他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没有死。
托翁在这一章写优伦斯基在安娜家遭受刺激之后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愁,所怨所叹,真是动人心弦,揪人魂魄。瞧这个所谓的爱情,曾经给予他多少惊喜和愉悦,如今就给他带来多少耻辱和痛苦。假若那颗子弹打进了心脏,他不是永久地闭上了眼睛吗?
读者们到底是该同情他呢,还是认为他活该?他到底值得安娜爱呢,还是不值得?他为了与安娜之间的爱情放弃自己的生命,该还是不该,值还是不值?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外在情感为什么这么复杂,这么变化多端呢?我在上一章就纳闷了,安娜在生命垂危之际所表达出来的对丈夫卡列宁的那种愧疚,那种悔罪,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始终没有搞清楚。难道是因为她觉察到了伏伦斯基对她的爱已经变淡,还是她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错误选择彻底悔悟呢?
从法律和道义上讲,伏伦斯基肯定不应该爱上有夫之妇,但安娜作为有夫之妇更应恪守妇道,不应出轨。相对而言,安娜的过错大于伏伦斯基。但情感这东西又是人的本性所决定,只有那些责任感和自制力强的人才会克制欲望,拒绝诱惑。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大量的婚外恋足以说明一切。有大师说婚姻是违背人性的,婚姻制度迟早会崩溃。但眼下还只是看到星星之火,不见燎原之势。为追求美好爱情而与婚姻制度进行抗争的人,在安娜之前早已开始,在安娜之后更是遍地开花了。但除了个别国度允许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以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家,社会制度和传统道德都是一夫一妻制,一律反对禁止贬低出轨和婚外恋,这是不争的事实。
本来婚姻制度的设立,既包含结婚也包括离婚。夫妻之间感情破裂了,离婚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事实上,一旦缔结了婚姻,尤其是生了孩子以后,就等于融入了一张社会关系的大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离婚的艰难和痛苦。在安娜那个时代,尤其困难重重。本书所叙故事的发展过程足以说明这一点。
卡列宁和安娜的婚姻一直处于准备解除的状态,发展到最后是否离婚我此前的记忆全部消失,也没有翻看结果,只是觉得这样子凑合实在太折磨安娜了!
再说伏伦斯基,如果安娜知道他是因为自己而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该有多么痛苦,她更应该体会到伏伦斯基有多么痛苦。有许多人认为,出轨和婚外恋的人,是不守本分寻欢作乐,一定是快乐得屁颠屁颠的,殊不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伏伦斯基的遭遇和痛不欲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除非这些出轨的双方之间没有真爱,仅仅是为了别的目的,在意的是别的东西,自然谈不上什么痛苦,更不会走到痛不欲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