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娱乐圈

听说,看《后来的我们》,不如听《后来》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102人  白露Lin

嘴毒又独的白粥粥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要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电影这种事,对得起投资的人就好,想要对得起观众,很难!

(文:白粥粥   编辑:Mint)

有人说看这部电影不如听一遍《后来》。

如果电影名字改成《我在北京买了房,却失去了你》,或者《我在北京买了房,里面的女主人却不是你》会更准确。

早先在天涯鼎盛时期,这样标题的帖,可能会在大情节和细节上描述得更真实贴切,引发讨论。

看完之后,我也一点没有因为怀旧,想把《后来》放进歌单重新听的冲动,尽管它曾经那么经典。

相反,看完之后失落又不满:鸟为食亡,人为利死的商业时代,原来当初唱这首歌的那个人,已经这样敷衍粗糙地去理解这份带着文艺伤感的情怀,然后将之通过过度宣传和有争议的商业操作,批量售卖。

这个北漂故事,情节上很平庸甚至有些流俗。主创们一味地把 “地下室”、“隔板间”、“买房”、“吃泡面”、“梦想”、“出人头地”等标签化的概念,不断敷衍地堆砌,以迎合大众的认知:

北漂就是苦哎,几十个外地人住一套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房子、住地下室、生活所迫的毕业生还要去送外卖……

确实,这些“经典北漂元素”不是虚构的。

这些真实的元素,在经历这么多年,众多北上广相关作品的描述和渲染后,有没有可能更宽广,深入地去诠释和延展,真诚地谈谈简陋物质背后,关于时代、个体理想的选择和思考?

但很不幸,这部片在有一流创作团队和大流量关注的优越基础上,最后流于“好苦”“好穷”“好绝望”这种标签化的堆砌。

最最有望打动观众和真正活在在北上广深,那些生活、工作、个人感情第一线的中青年们的:追求理想和困于现实的矛盾纠缠、旧爱和现有家庭责任在内心的纠葛,挖掘得很浅薄。

有这部片定锤,似乎可以给出结论:继国产青春片 “出国、堕胎、被劈腿的恋爱”三合一套餐之后、北漂作品必不可少的是“梦想、地下室、前任”。

很神奇的是,和前任时隔多年后偶然见到,化解尴尬是通过回忆多年前pa pa pa的喜好。

以上是情节的伤,细节上的“浅”和“尬”,一眼可以看到,一听就知道,所以引发了更多声讨的评论。

排名第一的,想必是中年见清和小晓那段暴风雪中的车内“燃情忆当年”的奇妙对话。

见清: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小晓:如果当时你有勇气上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见清:如果那时你没有跟我分手呢

小晓: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

见清:如果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呢

小晓:那也许你就不会成功

见清:如果当时我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

小晓:那你可能已经找了不下十个小三

见清:如果当时我们就是不管不顾,我们就是结婚了呢

小晓:那我们离婚好多年了

见清:如果我们没有离家去北京

小晓:如果没有如果

以及一人一句对飙QQ空间签名:

“你爱过我吗”

“我一直爱你”

“我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资格悲哀”

“我再也没有资格为你做任何事” 。

台词的这口黑锅,真不该全由主演井柏然和周冬雨背。

作为二十几岁的演员,年轻情侣那些吵闹甜蜜的日常,他们流露得自然真切。中年旧爱见面叙旧的复杂心情,他们演得就生疏单薄得多。

这对白,有种“根据编剧导演们的决定,无论怎样,我们就是不会在一起,我们注定要有一个伤感的结局,好留着赚眼泪”的执着。

这还没完,最尬的是后来,小晓还哭着跟林见清说:“I miss you.”

见清说:“我也想你。”

小晓说:“不是我想你,是我错过你了”

小晓一边评价对方没成长,一边说错过了。错过什么?因为自己一时赌气,错过了有房有车、出人头地、焕然一新的你?

有机会看片的话,你们可以自己体会这段特意强调的初中水平的听力理解,场面像非表演专业排练的舞台剧。不知道为什么硬要让一个没上过大学,也没出国的三十几岁女性,憋这么一句中文带英语单词别扭句子。

他们当年的分手,也没什么让人信服的逻辑。一个在各段两性关系中姿态都很低的女生,打定主意要嫁有房有身份北京人,因为穷屌丝男友,忽然暴富买了房子,膨胀地说了几句话后,她就很高贵坚决地跟他分手?

要用“我喜欢你,所以就你不可以在我面前拽”来理解?

排名第二是尬的是两个主角的工作设定。

兜售“一线城市艰难挣扎,最终财大气粗扬眉吐气”的套路,其实用心点好好铺,也没问题。

但可能对于物质早已无忧,人生价值已实现许久的主创们来说,当初接地气的苦涩和压抑,已经陌生。

所以故事的男主毕业于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梦想做爆款游戏实现人生价值和物质飞跃。

关于做一款童话般纯真的爱情游戏能有多大可能性成功这一点,就先不苛求了,毕竟一直以来,任天堂家马里奥的目标任务不也是救出碧琪公主么?

这样一个怀揣梦想的男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有志气,毕业后不选择朝九晚五的对口工作,先保障自己和所爱的人的基本生活。

他前期的职业路线选择是:电子城档口卖东西→地下通道卖盗版碟→一个脾气火爆的游戏客服。业余时间就在隔板间的出租房内,阴郁颓废地抽烟玩游戏。

跟女朋友分手后,还是没去相关的游戏公司,先积累经验,而是很苦情地选择→送外卖。出卖劳力穿梭在京城大街小巷送餐送快递之余,就忽然迎来了人生转机?

主角的人生确实都能开挂,但起码设置上用心点,让观众去相信他的开挂是合理的。

见清2007附近在中关村卖电子配件,之后天桥卖盗版碟的经历,不知道是不是拷贝了刘强东多年前的发迹史。刘强东当年读的是人大社会学,一心想走仕途的他在无望下,又是专业所限,才去中关村做这些非技术主流的“周边”行业吧?

所以正经相关专业的男主,选择在0708年,这个已经是什么都能下载的年代卖碟,有点费解。

主创理解的一线城市青年的生活艰难,未来渺茫,就是偏偏找一份贫苦不动脑的劳力工作,然后在其中挣扎?这是什么误解?

至于女主职业设定方面,是可以理解的。

有观点质疑“很早就混社会,圆滑世故又胆大的女主,在08-09年?北京房价刚起飞的时候,进入地产业居然没有混出一片金光闪闪?”

这要求可能有点超纲了。也不是所有在对的时代,身在对的行业,就一定达到满足世俗的期待赚翻了吧?很多人卖塑料花,也没赚了第一桶金变成李嘉诚,很多人做地产,也没成为王健林。

片子最后显示意思是,小晓住在逼仄的出租房,北京十几年生活压力下累了,甘心平静地回老家平江度过余下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这一段,是会勾起很多努力过,依旧不得的普通人的酸楚。成熟,有时候不就是让自己放下对遥远的希望和牵挂,静下心体会眼前日光月色、花草虫鱼、日常呢喃么?

有文艺情节的人,怎么可能让大家都富裕优雅地安好?小晓处境没有见清好,没在本应发财的时代发达,是可以理解为合理的情节设置,和引发观众感情的需要。

并且“苟富贵,勿相忘”,最终还是没在一起的伤感遗憾,需要更纯熟高能的技巧来展现。更不是用一句放到所有国产影视剧里都能使用的“你变了”,就能随便打发观众。

分手的理由,给得合情合理又达到高阶文艺段位的,可参考la la land。

曾经认真爱过,两个底层追梦小透明曾经认真相爱过,呵护对方梦想,在现实压力和责任承诺里迷失过,最后理智地互相成全。

这样的认真爱过后挥手作别,成就对方的理性,才是追梦过程中,看起来最残忍伤感的一面。

排名第三“尬”是:他们对于未来的的期待,太爱用大喊大叫来表达。看两下之后,就明白是“情节,细节不够,情绪来凑。”

先不说咬牙狠心打个车,要身子探出车窗对着深夜的马路嘶吼“北京,我一定飞黄腾达”,司机会不会怒斥抗议,出租屋倒计时要喊,回老家江边也要喊“梦想一定会实现”,“北京我不会认输”之类的鸡血。

《后来的我们》是刘若英的电影处女作,但这也可能是一个曾经小资情怀的台湾女生,拍不出的时代故事。

没有实际成长困惑挣扎于此,刘若英可能很难弯下腰感同身受不同于自己经历的某种生活。如果再身不由己地进行商业化操作,呈现出来的就更面目全非。

台湾导演热衷于大陆的故事,是一件蛮有意思,也很很有挑战的事。十几年浓缩的飞速发展,很多社会题材,是可以提炼出很好的故事,成功的有张艾嘉的《相亲相爱》。

而故事讲的好不好,其实又不是完全受地域限制,它关乎真诚、关乎才情、关乎对现象的敏锐观察、关乎对人性的洞察够不够深刻……

精准地投喂时代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知乎的一则评论说:

唯有一个懂大陆80后这代人的压力和拼搏,才能拎出这部电影的线索。而这些个人群在大学里唱着刘若英的《后来》谈恋爱。

片尾好多场景看得很熟悉,不知道是有意模仿还是无意相似,很像16年孔刘和全度妍那部《男与女》。那部据说是16年最好的爱情片文艺片。说是爱情,其实如果要站在道德高位来说,讲的是一对婚外恋男女三观不正的感情。

这部片的设置,中年后,两人雪天相遇,雪地同行开车,都让我想到16年最好的一部韩国爱情文艺片,孔刘主演的《男与女》。

一对中年中产阶级的男女,各自有一自闭症的孩子。同病相怜点燃了压抑的激情,慢慢内心也像热恋一样深陷其中。

当女主终于下定决心成全自我,跟丈夫摊牌后,追到异国他乡找男主,看到男主一家在其乐融融地吃饭,又转身悄然离开。

男主确认是她后,马上冲动地追到风雪之中。那一刻两个人都有马上突破眼前沉重压抑生活的希望。就在他要上车时,看到了女儿的眼神,握紧车钥匙后,他放弃了。

生活曾经在内心惊涛骇浪过一番,外表却平静如初。

女主乘车途中,心灰意冷地下车抽烟,接到了前夫的电话。儿子在那一头终于唱完整了广告歌,让她哭得不能自己。自以为的洒脱,在亲情、家庭、义务,是那么脆弱无意义。

男主开着越野车,渺小而静默地行驶在芬兰无止境的茫茫大雪中,两边是高大枯黑的冬季针叶林,车轮走在既定笔直道路上,一眼见底,一如生活。

这些镜头语言,把人到中年,责任和压抑的感情之间的牵绊,克制而真实理性地展现出来,比莫名其妙地拍两个中年人,在宾馆嘻嘻哈哈回忆当年怎么pa好太多。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要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电影这种事,对得起投资的人就好,想要对得起观众,很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