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一起观科技科技资讯

从仆人到伙伴:迈向人与人工智能合作的新时代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起观科技

以AI作为决策核心的机器人将会有个升级版的大脑,以往凡事都以人类指令作为准则的机器人,一旦有了学习与思考的能力,那它与人类的关系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随着AI浪潮的强势来袭,计算机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幅提升,顺势引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强烈的期待与疑虑。在此同时,这正也意味着以AI作为决策核心的机器人将会有个升级版的大脑,以往凡事都以人类指令作为准则的机器人,一旦有了学习与思考的能力,那它与人类的关系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到底能多聪明?根据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院长在数字时代六月号的文章HI+AI:计算机是最好的左脑中对人工智能可能发展的说明,他认为目前计算机的程度大约位在功能与基本的智能层级左右,能有效率地依据人类所开发的算法执行所指派的工作,专长为逻辑与计算,至于更高层次的智力与高深的智慧则是专属于人类智慧的范畴,例如明智的判断、敏锐的洞察、深刻的思考等,也因此,像是需要想象力与创造性的艺术、文学等领域,实非计算机所长。归根结柢,洪小文院长对于计算机的忠告就是,请专心做好辅佐人类、左脑的角色,不要徒劳无功地与人类竞争主导权。

洪小文点出了AI的发展状况,显然现阶段人工智能还不足以让机器人产生自己的想法或是独当一面的能力,前一阵子甚嚣尘上,机器人即将全面取代人类工作的说法,在可见的未来是不太可能发生。

既然眼下机器人不至于挑战到人类大哥的地位,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善用机器人小弟所拥有的智能与认知能力呢?想想看,这个小老弟不正是老大哥在执行更具挑战性工作时绝佳的合作对象吗?

所以,未来机器人所能扮演的角色将不再只是单纯接受指令的自动化机具,它已然跨过技术门坎、取得与人类携手的资格,也许还达不到平起平坐的地步,但我们确实可以期待人机合作时代的来临,当然这两者的合作模式充满了各种的想象与可能性,既然经济是当前的关键词,就让我们从实际具有商业价值的工业应用看起,来谈一谈最近在机器人产业备受瞩目的人机协作系统。

人机协作顾名思义就是让人和机器人在同一产在线工作,这样的方式有很特别吗?到底有甚么好处呢?

而且,一直以来在追求产业自动化的过程中,不就是希望能减少人工、甚至是达到无人工厂的目标吗?针对这些提问,我们来听听机器人的相关人士胡竹生所长怎么说?他指出,由于现今产业所面临的制程日趋复杂,以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的难度及成本太高,未来制造生产模式反而会趋向机器人与人共同合作。

以创意、前瞻著称的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在公司今年第一季产能未能达标时也提到,由于所开发的高度自动化工厂并不如预期可降低成本、提升产能,反而拖累生产效率,他坦承人类在制造过程的影响力其实是被低估了,他举例来说,特斯拉为了新型电动车的生产特别设计出可将绒毛放上电池的机器人,但后来发现,机器人并不擅长拿取绒毛,人类却很容易就可以做到。

从这些谈话中,我们可以体认到,受限于目前机器人的智能与感测能力,在面对许多精巧、细致的工作时,机器人实在做不来、做不好,或是设备成本太高,也因此在推展产业自动化多年之后,人被重新带回生产线,只是此回合作的伙伴从当年功能相对简单的机具,换成了重装上阵的机器人,这样的改变让人与机器人能各自发挥所长,生产效率自然提高;但伴随着产能成长的同时,此种合作模式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可不要忘了,机器人极其强壮、速度又快,人与机器人共处一室首先要面对的风险就是有可能被机器人打到,这可不能等闲视之,没有第二句话,人机协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安全,一旦发生不当触碰,机器人立刻要停止动作,人只要进入警戒区,机器人就要减速,并且,机器人的力道也要有一定的限制。

也因此,人机协作是否能够成功实现绝对得仰赖良好的感测,在工作场域中需要布建影像系统,确实掌握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也需要在机器人身上装置力觉传感器,实时侦测可能的触碰。

回顾机器人的历史,在上个世纪的1920年,捷克剧作家查别克推出了舞台剧罗森的全能机器人,创造出机器人(Robot)这个名词,这也广为机器人界视为现代机器人的起点,Robot在捷克文的意思指的就是仆役,而舞台剧中的机器人正是以人类形象作为蓝本所塑造出来的机器人仆人,这大概也是人对机器人一开始的期待吧!

到了大约一百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经从仆人的身分变成我们的伙伴,未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又会如何转变呢?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作者:公众号一起观科技

如果您有关于我们疑问和建议,欢迎关注,我们会尽快给您回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