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挑战19天】《教育的目的》4

2022-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卌行

1.生活与所有智力或情感认知能力的某种基本特征存在着关系,如果你不能成功地展示出这种存在着的关系,那么,你就不可能把生活嵌入到任何普通教育的计划之中。

2.一种思维训练方式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儿童。

3.教育所要传达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妙和思想的逻辑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的习得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关系。

4.对思想的逻辑的欣赏,是有教养的心理的一种表现,这是在一种专门学习之后才可能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这样的一种洞察力,既有全局观,有通盘认识;又能看到一组思想与另一组思想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专门学习,人们才能欣赏一般思想的确切表达,领会这些思想被表达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领会它们对理解生活的帮助。在抽象思维的理解中和对具体事实分析中,人们的思维能力经受了训练,经过如此训练的大脑的思维 能力,既能极为抽象,又能极为具体。

这段话读特别费力,比如,有教养的心理的一种表现,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能通过不断的专门的学习,才能提升一个人的洞察力。

5.培养所有精神品质中最难得的一点,是对风格的鉴赏。这是一种对风格的感知---一种审美感---对一个可被预见的结果的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的赞美。

6.风格按其最美好的意义,就是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风格是最有用的东西。风格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后的道德归宿。

7.风格之上,知识之上,还有一样模糊的东西,就是力量。风格是力量的形成形式,是对力量的约束。风格是专家独有的特权。风格是专业化学习的产物,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

把前三点合起来看,我还是不明白什么是风格,也不明白力量为什么在风格之上。而且,对于风格是专家的特权,不是很理解,甚至不认可,我身边的同事,他们不一定是专家,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上也会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独特性不能称之为风格,是否要理解为,形成风格的,应该是可以成体系,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张。可是,又如何理解风格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后的道德归宿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