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你更偏向哪一个?
01
在一个公众号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是说现在安慰人成了一项技术活。甚至有些时候,安慰不好反倒反目成仇了。
主人公问:你最郁闷的是什么事?
朋友回答:两年前丢了工作,收入聚减,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的时候。
主人公又问:那如果当时有个人告诉你,嗨!别想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拉你去吃喝玩乐。或者直接对你喊,去找工作啊,在这儿发愁有什么用,你会怎么想?
朋友回答:我会叫他滚蛋!
02
其实对于上面这个故事,我到觉得在那样的情况下朋友给出理性的建议没什么不好。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对待亲人、朋友或者是我们认可的人的时候,都会带有私人感情色彩。从而感性战胜了理性,其实需要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才会有一个好的答案。
我们或者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替对方做决定,更不能给对方一个准确或者正确的答案。所以,在当一个听众的时候,适时的给一些理性的建议让对方去综合考虑也没什么不好,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说对吗?
其实一开始,我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在我难过向朋友倾诉的时候,朋友要是不安慰我、或者对我说话语气不好,我就会特别伤心甚至是生朋友的气。
但是当我经历一些困难的时候,才理解:呀,原来朋友说的是对的,你在困难的时候除了去解决问题,其他的一切都是没有用的。朋友的安慰、他人的同情,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如果是现在的我在面对上面这样的问题时,我除了当一个听众外,也一样会直接告诉对方目前该怎样做才能解决当下的困境。
所以,在感性的同时,别忘记理性。所谓忠言逆耳,莫要冲动的认为你的朋友对你的某种安慰或者建议伤害了你,当然了,前提是必须是一个好的建议,馊主意请自动忽略。
03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叫她“婷”。
我的印象里,从一开始我每一次对她倾诉时,她都是特别理性,也不会怎么安慰我,甚至可能会泼冷水。
一开始,我特别不理解甚至心里在想:“她怎么这样,她还是我朋友吗”。但是有一次,她却哄我说“走,我带你买好吃的去”。
她给我买了一个巧克力说:“巧克力里面含有一种会让人心情好的成分,吃了就不难过了”。
以至于从那之后,至今我都一直钟爱巧克力。甚至在我回四川后,每年去新疆,几个好朋友跟我见面时每人都会给我准备一个巧克力。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朋友说为了给我买那个巧克力跑了好多地方。到现在,我仍记得是两块金帝巧克力。
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年少时对于初恋那可以形容是“即使上刀山、下油锅都愿意”。
有一次,我为了初恋向“婷”借钱,后面接到电话她说:你急用吗?我身上没那么多钱,你急用我先把身上的钱给你,等回家拿了钱再给你转。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吗?
我说不是,是帮别人......
这下好了,被一顿臭骂:我以为你是出了啥事或者家里需要呢,结果是为了一个男生。一个男生连那么点钱都想不到办法吗,还需要你来借。我告诉你啊,你不许借也不许帮他借,更不准为他向别人借,我更不会借给你了。你要是因为家里啥的,我二话不说,为这么一男生你想都别想。
我很少见到“婷”这么霸气的时候,我立马乖乖的“嗯,知道了”。
通常这种情况,好多人是不是就借了?或者是婉拒而不是像婷这样说我一顿,对吧?
但我很庆幸有一个像婷这样理性的朋友,如今,我自己在面对一些困难后也变得很理性。
现在每次有人问我问题时,两个答案:一,要么跟着你自己的心走,前提是拥有承担一切后果的勇气和做好承受一切的准备。二,跟着大家的意见走,那么就把自己的心放下,不后悔。
比如在工作中,我以前会觉得老板或者上司不留情面的批评我会觉得愤恨,讨厌。可是现在我可不这样认为,我就当是自己学习了。既然他能挑我的毛病,说明我真的有问题,那么这样就很好啊,我又等于学习了。假设我确实是没有问题,那么我左耳进右耳出就好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你说呢?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
我喜欢巧克力,是因为这背后的故事,
你愿意用你的故事跟我换巧克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