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夜惘书」读书

追求生活的幸福与探寻生命的意义

2018-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遇见孟洵

——弗兰克尔的生命意义人格理论的启发思考

摘要:“你幸福吗?你的人生有意义吗”这是你我常常思考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同时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那么,什么是幸福?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和人生意义存在怎样的关系?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阅读了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和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以及一些相关文献,我认为想拥有较高的生活幸福感离不开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在这里我想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快乐 幸福 生命意义 价值 痛苦

引言:

    英国思想家罗伯特欧文曾说,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然而,生命意义也是个古老而深刻的概念。著名犹太精神病学和神经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尔高中课堂上当听到自然科学的老师说生命的进程就像燃烧,只是一个不断氧化的过程罢了,随即就反驳道“先生,倘若生命果真如此,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几十年后,当他以119104号囚犯的身份幸运地走出纳粹集中营时,才顿悟到生命的意义。

一. 生活幸福与生命意义的辩证关系

  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推动下,幸福这个核心民生议题成为了学界重要的研究主题,学者们围绕幸福感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多元化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幸福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幸福与否”和“有多幸福”似乎不再是第一位的问题,人们面临着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追溯西方哲学渊源,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两种幸福观:一种是愉悦、享受、舒适的体验,强调获得最大化的快乐和承受尽可能少的痛苦,哲学基础是享乐主义,被称为“快乐幸福观”;另一种则认为快乐体验会使人成为欲望的奴隶,而有意义和目的的生活才是幸福,也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生命意义学说,被称为“意义幸福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快乐幸福观强调寻求快乐;意义幸福观强调意义的体验和寻求。(石霞飞,王芳,左世江,2015)

    虽然二者哲学起源迥异,但研究发现,快乐幸福感和意义幸福感是关联在一起的,个体体验意义的同时多半会体验到快乐,但某些快乐体验却未必带来意义感。更有甚者个体在接受挑战或者付出辛劳时,还可能体会到一种伴随着痛苦的意义感,而这也是一种幸福。(石霞飞,王芳,左世江,2015)这与弗兰克尔提到的苦难之意义看法一致。身边有这样的夫妇朋友,一方乐于享受对方的全方位照顾,另一方心甘情愿的付出照顾对方,并且双方都坦然接受这样的生活模式,我想就可以解释为一方追求的是快乐幸福感,而另一方追求的是意义幸福感。但是当追求快乐幸福的一方长期不以感恩的心态接受对方的付出,这种快乐幸福就会日益变得平常,从而体验不到幸福并且会觉得空虚,这就是弗兰克尔提到的生存之空虚。而追求意义幸福感的一方,想到因为自己的付出使对方感到幸福而满足,就获得了意义幸福。因为快乐幸福感能使人感受到快乐,但不一定能感受到意义,快乐是此时此刻的感受,而意义涉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合,这种幸福更持久。所以,想要拥有持久的幸福,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是必要的。

二. 理解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确信人类需要生命意义,且具有追寻意义的动机,会不断去发现其生命的意义与目的。如果人们不能感受到值得为之而活的意义,就会陷入存在空虚。这种存在空虚可能会产生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心灵性神经官能症,包括抑郁、攻击和成瘾。第二类问题是对权力、金钱和享乐的追求代替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第三类问题是自杀,这也是存在空虚最严重的问题。这是从动机的角度理解生命的意义。人们对自己生命中的目的、目标的认识和追求,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独特的目的或者核心的目标,人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生命意义的认知维度关注的是对自我(例如同一性)或者世界(例如世界观)的理解。当人们理解了自己和世界,明白自己在世界上是独特的个体,确定自己生命中要尽力实现的事情,那么他就会体验到意义感。认知维度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架构,使人们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张姝玥,许燕,杨浩铿,2010)例如,一个女人,对于父母来说她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她是母亲,对于丈夫来说她是妻子,这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即便她什么都不做,她的存在本身对于她的家人就是有意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如何她都没有理由自暴自弃,除非她真的自私到不在意她的家人,或是她认为自己受到的伤害程度远大于她对家人的爱。

除了动机和认知纬度,生命意义还有一种理解是从情感的纬度,是指个体从过去的经验或已经完成的目标中,所得到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即生命意义的情感成分是伴随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生命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

因此,综合以上三个要素,生命意义是个体基于文化所构建的个人认知系统, 这个认知系统将影响个人对活动和目标的选择,并赋予生活是否有目的、有价值的情感体验。认为自己的生命有意义的人,已经领悟到生命的含义、有清晰的目标,并且心中充满满足的感受(张姝玥,许燕,杨浩铿,2010)。

三. 如何发现并实现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生命都有意义,但不能用概括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有特殊的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特定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弗兰克尔,2010)

当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时, 或者理解了生命代表或者象征的某些事物时, 他们就会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人们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分别是藉由创造性价值获得工作的意义、藉由体验性价值获得爱的意义、藉由态度性价值获得受难的意义。

努力工作,为他人服务,获得个人的成长,取得合理的报酬,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方式。能从工作中寻找意义,人的积极情感更丰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也更高;与此同时也就能够更投入地工作, 享受其中的快乐, 并且能更多地感知生活中的积极改变。

懂得爱人与被爱,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值得一生去感悟,去思考。爱自己,爱爱人,爱孩子,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长辈,爱他人……每一种爱都不一样,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体验,都需要我们去付出,去经营。了解和掌握爱这门艺术,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周围人的存在,并体验到克服困境的艰辛和快乐。现在想来仍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是我的先生在我大学考研前期失眠严重的日子对我的陪伴,还有我患皮肤病期间,我的家人、同学、朋友对我的鼓励和帮助,都是让我难忘的,那时去了很多医院,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最后竟然被医生称为不死癌症的病治好了,虽然现在偶尔也会有一点点小反应,不过我感谢它,时刻提醒我珍惜生活。是的,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是爱给了我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说的就是谁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甚至非常难过、痛苦的日子,这是不可避免也永远不会被排除的。弗兰克尔说,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弗兰克尔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她两年前去世,他爱她胜过世上的一切)。弗兰克尔努力克制自己,问他“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啊,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弗兰克尔马上回答“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弗兰克尔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弗兰克尔,2010)

日本战国时重要人物德川家康也说过:“人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躁。视不自在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时,须思己困顿之日。心怀宽容,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常思己过,无怪人非! ”2013年7月底,我亲爱的外婆去世了,我极度痛苦,但很快我接受了这种痛苦,体验这种痛苦,那时有好几个月,我都是想起外婆就控制不住眼泪,直到我我去了趟云南,了解到当地有种说法是生命的离开其实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我慢慢释然了。那次,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死亡的意义,也懂得了什么是失去。痛苦与磨难有助于人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消极情绪, 使人对实现意义的价值有更加清晰地认识, 并能深化人对幸福的理解。如果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幸福吗?死亡亦是我们人生课程无法回避的,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对待,那么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与生活讲和。

四. 生命意义的功能

大量的研究都证明,生命意义不仅对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也是健康和幸福不可或缺的元素。生命意义高的个体能够投入地工作,并享受其中的快乐。缺乏生命意义是产生心理问题和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很多心理问题都源自生活的空虚感和价值观的矛盾。有自杀念头的人往往找不到存在理由和生命的意义,缺乏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较低的个体面对压力时倾向于选择放弃努力,有更多的抑郁、焦虑和物质滥用,对心理治疗的需求更大,而且会产生无助感,甚至有更多的自杀意念。生命意义对应激条件下的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应激条件下的忧郁情绪和一般健康问题,它在个人遭遇危机和重大挫折时发挥的作用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生命意义为个体提供了幸福的生长条件。(李虹,2006)

五. 实现生命的意义,拥有幸福生活

全然接纳自己。幸福生活需要内在价值观的支撑,就像纳撒尼尔布兰登所写的,“要想找到价值,人们必须相信自己有资格享有这种价值。若要为幸福而奋斗,人们必须相信他自己有资格拥有幸福。”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接受真正的自己。我们必须相信幸福是应该得到的,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享受快乐和意义的权力。(泰勒·本-沙哈尔,2013)

掌控自己的时间。我们都会有自己天生的个性,虽然我们没有能力控制外部因素,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正如心理学家、诺贝尔获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所说,“对于增强幸福感,适当地运用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大部分人之所以无法发挥追求幸福的潜力,主要是因为时间运用不当——忙碌的奔波、坠入享乐主义的深渊,或是放弃自己而成为一个虚无主义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其实蕴藏了很多幸福的潜力,以及拓展充实生命的可能性,如果能善加利用,时间就会成为幸福的看护者。

悉心品味生活。相信得和失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都有意义;感知到并坚信得失、成败的辩证关系;不惧怕丧失和失败;懂得感恩并乐于付出,那么将会感受到更多的生命的意义,也会拥有终极幸福。

幸福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我们追求幸福的努力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收获和成长的过程。在追求既有快乐又有意义的工作、学业和情感时,我们只会更加幸福,这种经历不是树叶般短暂的美丽,而是根深蒂固的永恒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