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晰高效地表达观点?
过去一年,我和同事们,在写方案时,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是,写出的方案经常被领导反馈表达不清晰,逻辑不强,说服力不够,甚至是结论不明确...大家的方案每次都要改个好几回,不仅非常影响效率,还很影响自信心。
那么,如何既能清晰地表达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get到,提高沟通效率?
不仅是商务环境下的正式表达,日常传递信息类的沟通,以及写作等,要想清楚地传递信息,提高沟通效率,都需要符合结构思考力的标准。
㈠ 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它是一种先总后分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强调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
中国传统的思考与表达更倾向于先分后总,也就是先将所有的细节及逻辑叙述完毕,最后总结出中心思想。
往往听众要花很长时间听对方长篇大论之后,在结束时才恍然大悟对方想要表达什么。
更甚者,有非常多的人,长篇大论地表达,但是让人Get不到重点,即使表达都结束了对方也搞不清楚TA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学会"先总后分"的结构化思考与表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提升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有巨大的好处。
㈡ 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
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来源于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它包含了四个基本特点和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四个基本特点』
四个基本特点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结论先行指的是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出现在开头。
比如,你想向客户推荐某项产品,可以这么开门见山地说,"我给您推荐这款产品,它可以解决您的......困扰。"
以上统下是指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或者说上面的结论是下面理由论证得来的。比如,"为什么说这个产品可以帮助您解决困扰呢?这取决于它的三大功能,分别是.......。"后面的内容都是在逐层地分解说明、验证这个结论。
自上而下的表达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利用对方的思考和推理来增强你的说服力。因为先听到结论,人们会很自然的将后续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做一个连接,并更容易认可你的结论。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表达了很多的细节,对方会运用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他的观点,这个时候如果他总结的观点与你接下来要表达的结论不一致,那你想要说服他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结论先行和以上统下都是从思考或表达的纵向结构去看的,而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则是从横向结构去看的。
归类分组是指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按照内容的类型划分组别。
你可能听过奇妙的数字7±2,是说人的大脑记忆上限是5~9个,如果要点太多且不进行归类分组,听众会很难理解毫无头绪的表达,更记不住。
一个缺乏归类整理的例子是,"这个是因为现行机制存在问题,而且因为没有经验,事先预判不够,加上员工的参与度不够,同时提供的内容可能大家不感兴趣……"。
符合归纳的更好表达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有三点,分别是现行机制不完善、事前对潜在问题预判不足以及不了解员工需求"。
逻辑递进是指每一组中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常用的有时间顺序、结构性顺序、重要性顺序。在上述例子中就采用了重要性顺序对关键原因进行罗列。
横向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是结构思考力的黄金法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
沟通中,不仅要有信息的传递,还要有信息的接收才能形成沟通闭环。懂得结构化地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能做到结构化地接收信息。
我们身边的领导、同事、客户、亲友等,在传递信息时思维不结构化的大有人在,当他们表达的观点不明确、要点不清晰时,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我们就会很痛苦。
运用结构思考力,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内容,并能够总结清楚。
做到结构化接收信息,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1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
找出信息中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观点类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
第2步,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梳理出结构图。
第3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
接收信息除了要在前两步做到能够听清楚以外,还要用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做到说明白。
总结一下,如何做到结构化思考与表达?
第一步,明确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打下认知基础。
第二步,根据表达的目标定主题。比如跟客户介绍产品,你的目标是客户听完以后愿意掏钱购买你的产品,那么,你就要基于这个目标来设计你表达的主题或观点。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使用自上而下疑问解答做分解和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的方式,搭建层次分明的总体框架。想象一下,当你说出你的主题后,对方心中都会有哪些疑问把他们都列出来,接下来表达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些疑问。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在这个步骤当中,最主要的任务是确认每一组的思想是否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并且符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MECE原则。
第五步,视觉化呈现。大脑一次能够处理的图像形式的信息数量,是文字、数字形式的信息数量的好几百倍,所以通过结构化思考清楚的问题,再用图表等视觉化表达的方式呈现,更容易让对方记住你的观点。
最后,结构化思考与表达适用于工作、生活的绝大部分场景,但在日常的亲密环境下是否使用则取决于你的习惯,如果使用了,从信息传递角度看,这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只是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亲密的朋友/家人条理不清地和你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话,此时,可能去理解TA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对情绪予以回应远比拼命想搞清楚TA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更重要。
这是我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的第2篇文章。
以上内容是我阅读《结构思考力》后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