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人思考问题的脑回路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棘手的、有简单的。同一个问题,对不同人来说也有难易之分,而差别往往是阅历、认知层次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笔者在想,有没有一些普适性的思维方式,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这里,分享下最近的思考:产品经理思考问题的脑回路,欢迎大家来一同探讨。
一、前言
1、为啥要写这篇文章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高频的场景。希望通过这思维模式的梳理,可以帮助自己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2、阅读注意事项
① 该思维过程,仅是笔者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那是笔者莫大的荣幸
② 该思路仅是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建议,活学活用还需多训练与积累,尤其是在问题的还原能力和抽象能力。
3、内容框架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思考问题应具备的具象还原、抽象求真、具象落地的三大能力;第二部分为理论应用,针对理论知识举例讲解如何应用。
二、三步剖析问题
当一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是立即行动,还是说等一等,容我思考下。相信很多谨慎的人都会选择后者。那具体该怎么一步步剖析问题呢?以下为我的三步思考步骤。
第一步、具象还原
问题常常错综复杂,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要问出一个好问题。这里我们先做三个还原:主体还原、场景还原、目标还原。
主体还原:了解问题的提出者是谁,是企业还是个人?社会画像特征如何?(成熟企业还是初创公司、初入职场新人还是企业高管)
场景还原: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场景的,场景不明、前置条件不清楚,我们是无法把握问题提出者但是的心境和焦虑。
目标还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问题提出者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还原,可以得出一个准确问题的表达式:(画像定语)我,在(xxx)场景下,希望解决(xxx)问题,以便能够实现xxx目标。(具体在后面举例讲解)
第二步、抽象求真
当你精准描述一个问题之后,需要搞清楚问题的本质,这时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抽象化。在抽象化问题的过程中,分两步:1是对问题的题干进行抽象,2是找到一条本质化的公式。
题干抽象:根据上面准确描述的问题,对题干做关键词提取,并针对关键词不断向上一级更大的维度思考,直到不能往上为止。这里需要具备一个问题归类的能力(平时多总结),基本最终会落到某个学科分类下: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思维学科。往上归类比如说:香蕉--水果--食物---植物---生物---自然学科。
本质化公式:对抽象化的问题,做本质的思考。可以套用数学公式,好的本质解释一般来说是比率形式出现的。
第三步、具象落地
完成了上面两步之后,第三步需要做的是将问题再具象化,形成一套可落地的具体执行方案。
找出突破口: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公式之后,再做具象化。突破在两个方面,分子或者分母,需评估分母还是分子更容易突破。
制定落地计划:本质清楚,目标明确,就需要写出具体的落地方案、优先级及时间规划了。
三、应用示例
上面看完之后,相信大家会觉得比较晦涩难懂。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方便大家理解。
问题: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经常出现需求变更,受到开发吐槽,该怎么办呢?
首先先对这个问题进行第一步思考:
1、具象还原:
主体还原:一个初入职场的产品新人
场景还原:撰写需求时候考虑不全面,开发过程中还会有需求变更
目标还原:希望不被开发吐槽
融合成一句话就是:(初入职场的)产品经理,在(撰写需求的)场景下,希望解决(需求场景考虑不全)问题,以便能够实现(不被开发吐槽的)目标
2、抽象求真
上面的问题,可以将题干提炼为:产品经理写的需求受开发同学认可。维度再往上就是:人认可一件事物。那么,人为什么会认可一件事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该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对于开发同学来说,就要求产品经理产出的需求质量高。这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就需要产品经理具备:更加高效高质量输出需求的能力。
抽象化的公式可以为:Score=Number/Time。S为需求的质量评分,Number为需求场景个数,Time为写需求的用时。高质量需求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需求的完整度更高。
3、具象落地
当我们找到公式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明确我们的优先突破点了,即在更短的时间内,将需求的场景梳理得更加完善。在这里,贴上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方法论:写好一份产品需求的系统化思考模型》,解决是思路是按照本文所说方法进行的,里面讲述了具体的行动步骤,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
总结一下,本文分享思考问题的三步脑回路: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闭环。核心的思想是在于:首先要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一个问题,然后对问题排除干扰项、重点聚焦,最后对问题最可能的突破点制定具体的解决办法。
好了,以上就是本周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1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有运营和产品经历,现负责金融大数据产品:个性化推荐、意图搜索,AI智能客服。个人微信公众号:大雄背起行囊。
你可能还喜欢
一、行研用研
二、产品规划
05:上瘾模型:精心设计的荣耀
三、软实力
03:职场技能:做了这么久的产品,为什么你连一篇会议纪要都写不好?
四、技术知识
07:腾讯前端:产品如何用浏览器DevTools提升工作效率
五、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