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笔录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自由写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电影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110人  晓地说

    《似水年华》  香港青鸟电影有限公司    1984年出品      片长90分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怀乡之梦,那终究是怀乡之梦,回不去的地方,那是故乡,到不了的地方,那就是彼岸。似水流年,每一个人随着时间的延伸,都有了不知不觉的变化,而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年少的记忆则永远都不会忘记。生活中的一角,时间中的一瞬,情感中的一触,把它放在了长长的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去展现,那它只是人生岁月中的一道痕迹和记忆中的一堆碎片,虽然是多姿多彩,精彩纷呈,却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其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的简单,叙述的是一个叫朱珊珊的香港小姐,因与妹妹发生遗产的纠纷,心里非常的烦恼。正值大陆老家的粤东潮汕乡下的祖母去世,便决定动身前往已经离别了二十多年的家乡去奔丧。在家乡田野的泥泞的小路上,珊珊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推车的是中年男子叫孝松,是和珊珊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一边聊天一边推着她往村的方向走。由于道路越来越泥泞,珊珊索性跳下车,与孝松并肩地走着,当他们的目光偶然相遇时,彼此都有那么一点不好意思。孝松告诉珊珊,他结婚了,有了一个女儿,妻子阿珍是村里的小学校长,今天去县里领奖了,所以就没有一起来接她。珊珊从孝松的语气中意识到,他对自己生活的满足感。

    珊珊在村长的陪同下,走进了年久失修的老宅,看见墙上挂着很多的镜框,祖母的遗像放在中间,两边是父母和她们小时候的照片。在屋角她发现一只小藤箱,当打开积满灰尘的箱盖时,看见里面尽是她还是小女孩时用过的玩具,以及与孝松和妹妹等小伙伴们童年所玩过的纸蝴蝶。她感慨良深,情感蹉跎,走出去了,又走回来,一回头,已经二十多年都过去了。

    孝松的妻子阿珍是村里小学的校长,能说会写,是一家之主,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当她得知珊珊所经营的儿童杂志不景气,恋爱不断的受挫和遗产官司未了之后,很是同情,也想去帮助她。可是,女人的嫉妒心让阿珍在同情珊珊之余,又对珊珊与自己的老公孝松的接触怀有戒心。一天,珊珊见孝松赤脚在农田里干活,就买了一双套鞋给他,孝松怕引起妻子的误会,就将套鞋藏在了阁楼上。不想吃饭的时候,套鞋竟从阁楼上掉了下来,一场扬言要闹离婚的风波所难免的即将要发生了。珊珊要回香港了,阿珍来送行,两人的眼睛对视着良久,从对方的眼睛里都看到了彼此的理解和酸涩。阿珍说,孝松要在田里抢种,不能来送你。珊珊也说,趁着年轻,多带着孝松去广州玩玩,再不去都变成了老太婆了。阿珍笑着说,我变成了老太婆,你也是老太婆啦。珊珊斜视地看着阿珍,那你就放心啰!两人都笑了,笑后又都沉默起来。

    我以为,影片不以简单的说教,直白的判断,是非的曲折,而是以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去启发观众们对自己的联想,思考,体味。影片中的开头很有意思,是孝松去接从香港来的珊珊,影片中的结尾是阿珍去送珊珊回香港,在这一接一送,使得影片充满了“弦外之音”,激起了观众们的思索,也让观众们都触摸到了那一段的大陆的历史,社会,文化,以及人的生命底蕴的价值。珊珊的到来,使得阿珍失去了心里的平衡,这种失衡不仅仅有丈夫对珊珊的“旧情复发”,更多的是她自知不如珊珊的年轻,漂亮,有风度而又不肯示弱的妒忌,也更多的是由于她与珊珊之间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不同伦理观念的冲撞。她们愿意相互接近,彼此慰藉,最终却产生了隔阂,导致了错位,尽管她们最后分手告别时,又是多么的相互谅解,相互宽慰,但是内心的情感的复杂还是被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我也以为,影片中的珊珊怀着疲倦,厌烦,痛楚和失落感,回到了充满童年记忆的故土。显示出一种古老的文明对家庭,伦理,友谊和爱情的向往,但是家乡的人和人情又无法地理解她。大陆人的感情是含蓄的,含蓄的感情是真挚的,真挚的感情是深厚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永无止境的。似水流年,几十年都过去了,昔日的青梅竹马的爱伴,仍然深爱着对方。只不过由于是环境的变化,这种爱需要压抑,只能止于友爱而已。

    影片中的一首插曲《似水流年》,好像是由梅艳芳来演唱的,非常的好听。我把歌词找来,并整段地抄录下来,来作为结束。望着海一片,满怀倦,无泪也无言。望着天一片,只感到,情怀乱。我的心,又似小木船,远景不见,但仍向着前。谁在命里主宰我,每天挣扎,人海里面。心中感叹,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留下只有思念。一串串,永远缠浩瀚烟波里。我怀念,怀念往年,外貌早改变,外境却变,情怀未变。留下,只有思念,我怀念,怀念往年。

    影片结束了,我还沉浸在歌声中,默默地去回忆,去品味,去思考,许许多多的悄然涌上心头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