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海上钢琴师》里 1900 的性格特征?
开始进行脑补.......
假设当时多纳托雷设定了两个结局:
1、与原结局一样,1900与弗吉尼亚号一同葬身于炸药轰鸣中,人世间只留下一曲playing love印刻在好基友胖胖深深的脑海里......
影迷A评论:一辈子不敢下船面对社会,纯2B;
2、1900最后时刻幡然醒悟,在好基友胖胖的引导鼓励下终于踏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步,走出轮船,在胖胖的扶持与引导下迎接光明人生......
影迷B评论:装清高终究没装到最后,还是惜命啊,呵呵;
我的意思是:无论怎么拍,总会有人看着不爽的。
其实觉得题主用“高雅的”这个定语非常好,很能体现出1900的钢琴天赋与他这个人本身之间的关系。确实,天生会弹钢琴无疑给这个电影角色的形象气质都加了不少分,毕竟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天生有洗盘子天赋或者天生有拖地天赋的男一号一辈子不愿意离开一艘轮船的浪漫传奇故事。(想想其实这剧情还不错啊~)把这个加分项目以更本质的眼光去看待,1900的钢琴天赋赋予他的好处是:
1.可以让他在船上以弹琴为工作而不至于饿死;
2.确实喜欢弹,而且你弹了还没人烦还一大堆人捧;
类比:给一个天生吃货一份既能拿工资又能随便吃东西的试吃员工作(当然我对这工作不太了解,只是拿来比喻一下)。
还有比这更舒服的生活么?其实我想说的是:弹钢琴这天赋和他下不下船有直接联系,但无决定性作用。
所以把上述内容归纳一下,我们总结出的一个话题就是:在人生的前半段,一个生活无忧而且非常满意的人,是否应该在他人怂恿之下离开目前环境,去一个自己害怕的世界里取得更大的成功?
答案特别简单:1900眼里成功算个屁,而且他确实害怕嘛,所以去个毛线啊。
从这个答案里面我们能分析出的东西有:
1.用成功和利益引诱1900这事百分百不靠谱;
2.从常理来说,如果让一个人走进另一个自己恐惧的世界,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1)、原先的环境太糟糕,过不下去了;
(2)、那个自己恐惧的世界里有自己渴望的事物,并且这份渴望对他的推动力胜过了恐惧感;
暂且不说(1),这个条件得结合1900后来的遭遇;来看(2),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唯一让1900有下船的想法、行为的渴望源,就是那个他爱着的鱼店老板的女儿。然而到1900在面对庞然无际的城市、潇洒的一挥帽子、任其飞落于海水之中、进而返回船内之后的那一关键时刻,很明显的,对陆地的恐惧战胜了对爱情的渴望。
下面来说(1)。
胖胖麦克斯在船上最后找到1900,听他讲述了分别这十几年来的经历时,我们可以发现,弗吉尼亚号的居住环境在后期是非常糟糕的,二战期间炮弹满天飞、船内伤员乱糟糟一团那种。而在这种环境下面1900在干吗?我们来看电影台词:
麦克斯:这些年来你过得怎么样
1900:做音乐。
麦克斯:战争期间也是?
1900:即使没有人跳舞的时候,即使炸弹落下来的时候。音乐使他们好过点——我指那些伤员,或者是音乐帮助他们疗伤。当他们滑落到另一个世界时,有时他们都忘记了是海上航行,如果他们听着音乐,我是他们最后看到的人。
从上面这段台词我们可以分析到的信息有:
1.1900在战争时期并不是无所事事呆在船上等着炸弹把他弄死,而是主动给伤员以琴声的慰藉(别跟我讲他是因为闲着没事才去的= =你看船上哪有闲人,不弹琴就去挖煤)其实在影片前段也有表述,1900经常去跑下等仓为那些穷人弹奏,和善、人道;
2.1900是否怀念之前在船上衣食无忧众人喝彩的生活这点无法确定,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当弗吉尼亚号的环境变得很糟糕时,他也没觉得过不下去;
3.炸弹落下来时候还能安然若素弹钢琴的二货不属于懦夫吧?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看来,1900确实没有什么理由离开轮船。
然而他心里真是这样想的吗?
当那唯一一次的下船行动失败后,1900是不是就形成了这辈子再也不会尝试第二次的想法,有如不会再去爱上第二个人?这也是贯穿整部电影“下与不下”这一斗争路线中唯一让我有疑惑之处的转折所在。
最后来扯一扯我对于所谓的上不上陆地和自我实现这类乱七八糟关系的看法:
——“梅西在巴萨拿了那么多冠军和荣誉全凭体系,他敢去别的联赛证明自己么!?”
——“老子就是拿了,老子开心,老子就是不愿意挪窝,你行你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