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亦能出彩,创新方可发光(原创)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f376f69d79d0313b.jpg)
一、难题与解药
公开课是开门讲课,不是关门讲课,它掖不得,也藏不得。公开课于情于理都应该把色彩娶进门,把光亮迎进来。照本宣科,要不得!“送货上门”,也叫不得!但如何避免照本宣科和“送货上门”呢?谨以《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例,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把真心放到课文中去,带着拜师学艺的虔诚的心思,看看自己哪些内容的学习是无师自通?哪些内容的学习需要深挖细掘?就像考古学家那样一丝不苟,千万别弄坏了有待出土的“古董”。
上非公开课的时候,教师可能会借鉴(或引用)一下别人的教案、学案,那是别人的教学技艺的结晶,一味地生搬硬套,无异于东施效颦,充其量是在“送货上门”,当一名合格的搬运工罢了。最好还是另辟蹊径,在平实中出彩。即使你不能成为教学的神话,也一定可以成为课堂的传奇。
倘若别人的成果充满了诱惑力,一个劲儿地往我的脑海里钻,我也会毫不留情把他们驱逐出我的思想的境地,至少让它们在我的精神城堡的外面驻扎。它们可以枕戈待旦,但是没有我的召唤,不得越雷池一步。
二、亮点与遗憾
一堂公开课的创新,是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开始的。只有学习目标闪闪发光,学习的方向才能充满黎明感和曙光意。如果摸黑赶路,我们恐怕连星光都不能目睹。本着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的原则,我为这篇自读课文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一、通过审美作者的视角,读懂罗素活着的意义。二、通过健美读者的立场,写明自我活着的价值。既然要写,就要写得有文采,有情感,有感染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既能够入乎其内,又能够出乎其外。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像课文的题目一样,采用了设问句的领航方式。你能哪说出哪些与生命有关的名言?例如爱默生所说的:“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莎士比亚所说的:“生命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欧阳修所说的:“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就这样,《我为什么而活着》便顺理成章,就水到渠成。
在课文研读环节,我总共设计了两项活动。活动一、读懂作者。你觉得罗素活着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概括地说罗素为爱而活,也为知而活,还为善而活。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一个痛苦并且快乐着的人,谦虚,也不缺乏自信等品格。活动二、读懂自己。有道是:“没有不读的写,也没有不写的读。”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之道。你为什么而活着呢?它被推到了战略的高度。
有道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让学生们行使好发言权,我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我活着,可以让日出欣赏到我的豪迈的品格。我活着,能够让日落目睹到我的婉约的风采。
——我活着,是为了给日出道一声“早安”。我活着,是为了给日落道一声“晚安”。
——我活着,是为了和轻风说蜜语。我活着,是为了和细雨说甜言。
——爸爸是家里发热的太阳,妈妈是家里发光的月亮。作为他们的儿女,我不想让太阳的心脏流泪,也不想让月亮的眼睛流血。我不但要活,而且要好好地活。
——我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不想让爸爸的心情沧桑,不想让妈妈的表情憔悴。毫无疑问,那些沧桑和憔悴,将永远是我的罪过。
——如果我死了,家就亡了。我活着的时候,天空是活着的,大地是醒着的。我愿天空不老,大地不死!
——活着是壮举,死亡是悲剧。
……
我的抛砖引玉,引起了大多数学生们的共鸣。但最大的遗憾却是个别学生依然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够强烈,在书写生命的绝唱面前三缄其口。
名篇中一定有名言,譬如罗素所说的:“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这是他的豪迈誓言。课本之外,你还知道罗素的哪些名言?我相信名言的力量,想必学生在课外也能够有所拓展。切记,“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只要心中有爱,胆中有识,这生命就是无限美好。
三、收获与思考
公开课不同于常态课,它能够让灵魂复活,给人以惊喜不已的新鲜感。诚然如是,在用丰富的知识铺就的原野上,那些隆起的山峦就是能力的提升,那些显赫的山巅就是觉悟的壮丽。
一堂公开课是教师的心血、汗水和学生的智慧的见证,我们要用温情去敬畏其厚重,千万别轻浮了那些思想的颜值。我们是精神的过客,创新式研读不虚此行,毕竟语文之美并不空洞。那些丰厚的内涵,将永远滋养着我们的高尚情操。
语文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虽然还有残缺,但是它依然不失为一种完美。就像诗仙李白滑落的眼泪,其含金量丝毫不逊色于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
平实亦能出彩,创新方可发光,或许这就是一堂公开课的魅力所在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3874/49db2c21b7d74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