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餐饮屡翻车,“名大于实”的流量经济正在走向衰败。
前言:
随着这几年国家对影视圈的片酬整治,慢慢的那些靠人气流量赚钱的明星扎堆开始搞副业,而餐饮就是部分明星最青睐的副业首选,之所以扎堆投搞餐饮,是因为从明星本人和投资者的角度考虑,明星可以依靠名气对餐饮行业有较强的“吸粉”效应,也更方便吸引优质的加盟商加盟。
但往往出发点是好的,走着走着就变了味,这几年明星餐饮均出现经营不利甚至倒闭退场的情况,明星餐饮经过了短短几年时间,从多数投资人眼中的财富密码,到现在的避而不谈,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对于明星餐饮的一些看法。
# “明星+餐饮”从成功密码逐渐转变为投资禁地
这几年经济受疫情的影响确实非常明显,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娱乐圈,明星们主业受挫,自然要选择一些赚钱快的行业来填补空缺,而餐饮行业门槛低、来钱快、优质的现金流是这几年来增长最快的消费刚需,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餐饮行业能够永远屹立在市场当中,毕竟“民以食为天”。
明星+餐饮的模式,看起来是双赢的局面。明星们可以用人气和流量变现,粉丝们根本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因为能近距离接触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偶像”,粉丝们的狂热,是最好的营销手段,而明星们则依靠巨大的号召力,很快便能打造出一个爆款的品牌。火锅、奶茶、烧烤、海鲜、小面等等应有尽有。火锅的利润高、门槛低已经是市场人尽皆知的事实,明星们最常见的就是开火锅店,所以竞争也异常的激烈。但是,火锅虽然门槛低,但不代表经营容易,所以早期利用明星效应而投资的那些投资方慢慢的看清了本质,开头可以利用人气炒热度,但不会经营却成了硬伤,所以就有了现在的明星餐饮开头容易坚持难的魔咒。
另一方面,消费者很容易头脑发热,尤其那些狂热的粉丝,虽说会一时间头脑发热,但也不至于一直失去理性,毕竟这些消费者也有眼睛,有味觉,也同样会去做对比。粉丝们清醒后,便开始了吐槽之路,真所谓是“能抬起你,也能抛弃你”。至此,流量这一把双刃剑,也被投资商们看透彻了。投资商们明白了:
流量只是一块敲门砖,也并非永远用不完
明星餐饮看似体量庞大,实则不堪一击。至此,投资商们逐渐撤离,离开了资方的明星餐饮,很难运营。但也不乏有真的懂餐饮经营的明星,比如谢霆锋…但这只是少数而已…
明星餐饮失败的原因:带偏了市场的消费行为
所有的明星餐饮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火热的品牌,利用明星的人设和品牌作为卖点,来引导最初以粉丝为主的消费者群体。
但这种品牌效应持续的时间往往都不是很长,是因为他们的对外宣传或者让消费者感知到的最大卖点是“娱乐”,而不是餐饮特色或者产品消费。
而这一方面做得好的超级品牌,如良品铺子、海底捞等等。他们都是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向了产品本身或产品本身附带的服务。他们始终在为自己的产品消费赋能,而不是利用名气为娱乐体验瞎吆喝。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目前爆火的“种草模式”
种草模式,其实就是通过大量的明星和自媒体投放软文,从而引发传播裂变,短时间把某个品牌捧红。
但这种方式本身,是无法形成持久的消费动力的。传统的硬广告是通过品牌信息的重复触达,让目标客群产生品牌认知。一旦顾客消费行为被提升,就会不自觉的选择他脑海里有印象的品牌,这更像是一种催眠行为。
但“种草模式”催眠顾客的逻辑不同,顾客的购买理由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红活灵活现地描绘,引发好奇而产生想试一下的冲动。
但大家都知道,冲动往往都是短暂一时的!
所以“种草模式”产生的品牌影响力很短暂,更容易吸引“尝鲜党”,而不会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和固定的品牌认知。
“流量”过量,就会造成认知断层
明星餐饮经过炒作,会一瞬间特别的火,但就是因为太火,消费者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一旦消费者觉得自己被诱导了,自己购买的东西不是自己需要的,那么他们对品牌的态度就会变得苛刻,就会时常提防、审视这个品牌。这种刻意的防备心理,就会产生巨大的反差。
这也会导致品牌被推荐的次数越多,积累的质疑也就越多。
很多网红品牌都被贴了“名大于实”的标签,只是因为他们顶着明星光环,我们吃过之后只能报以差评。
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锚定效应”,又叫沉锚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指在不确定的情境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
简单来说,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其实,早期消费者是被明星餐饮牵着鼻子走,但在市场逐步验证下,显然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牵不动了。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感谢大家的阅读,有任何不同意见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说明:文章系作者原创,首发百家号,有原创保护,搬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