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哲学问题》,初读

2016-03-28  本文已影响115人  Relived_Chopin

1、

大家都从略微不同的观点在看实物,因此,看事物也就略有差异。

本书开篇举了一个关于人们观察桌子的例子,它提到了人们通过不同地角度、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所感觉到桌子的颜色、材质、形状可能都不一样。那么,到底有没有关于这个桌子的客观的颜色、材质、形状的标准答案呢?抑或是,如果没有人的感知,桌子其实就连是否存在都说不准?

这不禁让我想起,过年看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不难发现,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在刷“今天去看了《美人鱼》,好棒!”,又或者“看完《美人鱼》,感觉好失望!”

为什么同一部电影,大家的评价却南辕北辙,而且还是在同一个朋友圈里出现;甚至像我,和我一起看的是我哥,他从小就和我一起看周星驰。但是我们两个人评价也褒贬不一。

仔细想想其实也不难理解,若从一部国产电影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确实也算不错;但若对于一个对周星驰有着极高的期望的人来讲,又怎么能不失望呢?

同样地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个关于这部电影的客观评价?如果没有人看,这部电影是不是也根本没有意义了?

2、

有些伦理原则(诸如“我们应当追求美好的事物”)看来也是自明的,尽管它们大有争论的余地。

这让我想起大学在宿舍,别人学习,我在唱歌,到底是我唱歌打扰了别人,还是他学习抑制了我唱歌。虽然学习固然是很励志的事情,但是宿舍不是生活的地方吗?一定是有声的才叫噪音吗?

3、

4、

总的来说,第一次读哲学类的书籍,因为很多都是概念性的推理,涉及的一些哲学方面专业名词,而且本书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的作品,所以大部分文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

本书主要讨论了,罗素先生他认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树的那些问题,他主要涉及的是知识论,即考察人们能说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学分支。让我们看到了哲学的价值所在,在于探讨一些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却又和人们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哲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我们不难发现,answer isn't most important,but we find something is important in life.我也将带着问题继续探索我的人生,也许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但却也没有人能质疑一颗求知的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