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
一、概况
1、起止时间:从东汉末年汉献帝永汉元年(189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隋文帝灭陈,共400年。
2、历史时期的特点: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
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稳定,导致文学的发展也不平衡。
这一时期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是东汉末年的混乱。我们去读《三国演义》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它是小说,但对那个时期的历史也有一些方便我们去理解的。先是董卓乱政:废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然后从洛阳迁都长安。此时,有四世三公显赫背景的袁绍被关东联军推举为盟主,大举讨伐董卓。董卓死后,又出现了郭汜之乱,而且讨伐董卓的盟军又各怀野心,军阀混战,国无宁日。
曹操在这种混乱中势力得到了发展,并且以勤王为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昌,196年改年号为建安元年。“建安风骨”或“建安诗人”,就和这个年号有关。到了建安25年,也就是220年,曹丕代汉自立为魏国,建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在建邺建立吴国。至此,三国鼎立形成。
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即建安时期,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建安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时期呢?在三国鼎立之后,大家势均力敌,虽然在边境线上会有战争,但整体上来说,这个时期还是趋于比较平稳的。尤其是曹氏家族控制的魏国实行了很多政策,如打击豪强,控制土地兼并,实行屯田制;同时还提倡刑民之术,也就是法治;唯才是举,特别喜欢有才能的人,魏国的文人基本上都是雅好文学的。
所以,这一时期魏国在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建安文学的“三曹”,“七子”,蔡琰、杨修、吴质等人。而蜀国和吴国的文学成就没有魏国那么高。
到了魏明帝曹睿死之后,当时的齐王曹芳八岁就继位了,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正始年开始,司马家族成为魏国的实际掌权者。之后,司马氏就专杀为政,清除异己,尤其是把拥护曹魏的人全部杀掉。在这种党同伐异的情况下,那些有志之士就韬光隐晦、闭世,经常佯装发狂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竹林七贤”就以狂狷的姿态来对待当时政治的黑暗。
到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国灭掉了蜀国。266年,司马炎代位自建西晋,建都洛阳。到了太康元年280年,灭掉吴国,成为西晋统一的天下。当时西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政治发展经济,这一时期是偏于安定的。在太康年间也短暂出现了一些文学大家,如:张华、傅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但西晋推行的是分封制,导致了八王之乱,前后持续达十六年,导致了西晋最后的灭亡。中国就以淮河为界进入南北分裂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很多文人或者夭折了,或者南北飘零到处流亡,所以这个时期的文人不是很多,作品也有,主要是表达这种充满忧患的精神。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就在建邺即位,史称东晋。司马睿是个偏安一隅的人,所以这个时期,东晋就偏安在南方,不想打,也不想统一全国。一共历经十一个皇帝。到了公元420年,刘裕推翻晋,建立宋,一共68年。到了479年,萧道成建立齐,存在了24年。502年,齐又被萧衍取代,建立梁,存在了56年。557年,梁又被陈霸先取代,建立陈,存在了33年。宋齐梁陈这四个政权,都城都在建邺,所以这几个政权都归属于南朝。
虽然这个时期政权比较混乱,但社会比较安定,各种商业、手工业、农业都得到了发展,文学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一些我们比较熟知的大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沈约、谢眺、庾信。
而北朝(五胡十六国)就不一样了。从刘渊建立北汉开始,一直到北魏的拓跋氏统一北方,一共135年,前后更替十六个政权。由于政权更替频繁,战争也打来打去,社会比较混乱,经济比较贫乏,民生困苦,导致文学没有得到很好发展。除了由南入北的庾信、颜之推、王褒之外,北朝的温子升、邢邵、魏收成就不及南朝。
总体而言:
第一,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
就整个时代来说,社会政治局面处在分裂的状态,统一的中央集权不复存在,战争又不断,朝代更替又很频繁,这就导致统治者很少有精力去顾及思想文化领域,这个时期就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
这样就给文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或者说自由的空间,作家也往往容易摆脱政治的影响。因为政治太混乱,作家无法去参照政治,就只能表现自己。所以文学就被视为抒发个人情感、个人灵性的一种工具,这就导致文学回归到了它本身的非功利性。
如先秦时期的文学和历史混为一谈,很多作品都是乐谱、民歌,是民间作品,不是文人创作的。这一时期就不属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它是有依附的。而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作品没有依附,完全是表达自己。
第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并不平衡。
这一时期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导致了文学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建安时期,北方文学比南方文学要强盛;到了三国时代,魏国的文学比吴蜀两国的文学要兴盛;到了两晋时代,西晋的文学比东晋的文学要兴盛;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的文学比北朝的文学要兴盛。
南北文风的地域性特点也很明显。大抵可以这样来理解:北方主要是刚健质朴的,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而南方的就比较华美柔婉,比如《采莲曲》等。这些都体现了地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