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挂亲季
中江县杰兴镇,总人口20000余人,幅员面积26.4平方公里。罗(江县)桂(花镇)公路(XF03)贯穿该镇全境,昔日曾是中江北面唯一的交通干线。
凱江,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支流,又称中江,发源于安县茶坪乡之鹿爬山,沿途流经安县、罗江县、中江县,经三台县潼川镇汇入涪江,河长213公里,流域面积2620平方公里。从源头至江尾,我曾分时分段骑行或徒步过。
凱江是中江的母亲河,杰兴河段又当属最美,两岸青山叠翠,水缓江阔,农桑并举,渔舟唱晚。
距县城仅6.5公里的杰兴,对于小龙女来说,是感情最深,印象最美,乡愁最浓的一个地方。
在没认识小龙女以前,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读初中时与几个调皮蛋同学一起旷课吊着手扶拖拉机去杰兴糖厂偷甘蔗的那一幕。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自古有之。至于起源何时?世间众说纷纭。一说,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又说,来自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割股奉君"之典故;还说,与汉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还归东海扫墓地"有关。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自唐代以后名篇佳句特别多,今人首推唐代诗人杜牧所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
清明节还有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别称。确立该节日的主要目的在于,家风不能一蹴而就,孝道唯有一脉相承;慎终追远,缅怀先人。
虽说清明节才是扫墓节,可本地人都要赶在清明节前去扫墓。据传说,只有孤魂野鬼才是清明节那天扫墓。这又是大风俗中的小风俗。
杰兴小镇旁的一个小山头俨然成了当地人的"私家陵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我真的希望尊敬老人,"厚养薄葬"能渐成风尚,也非常赞成移风易俗,文明扫墓能成新规。老一辈的人我们没法改变他们的旧思想与老规矩,至少从我们这一辈人起可以改变文明祭扫的方式方法吧。
按照赖氏大家族轮流坐庄的约定,2016年的挂青活动该陈姑爷家承办。轮值的职责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定日子,通知人,办席桌。
如果说春节只是小家庭团圆,那么清明节则是大家族团圆,远近悉至,老少咸聚,可想热闹程度非同一般。
元代李元鹰在《洞仙歌》中写道: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陌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今年约定的日子是春分这天,天气不温不火。
其实,清明节日前后,除了扫墓祭祖这个重要仪式外,还有许多节日习俗,如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趣味游乐活动。
插柳避邪是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拿在手上把玩或戴在头上的习俗。我以为,插柳习俗特别值得推崇,因为既能寄托哀思,又能绿化山川。从明年起我就要带一些柳条去插在小河沟旁的岸上。如果没有地上插柳,哪能头上戴柳?
祭祀的时刻到了,绝大多数人是先坐车再走路去墓地,我们则选择的是直接走路去墓地。
爬上高岗,俯视田野,绿色的是麦子,黄色的是菜花,以绿与黄构成的主色调霸占了整个田园风光,的确养眼舒心啊!
祭祀毕,转田坎。稍微休息之际,个个变成"低头族",不是发信息,就是抢红包。
有精彩言论说:“每个人都是囚犯,手机号码就是编号”。 还有网友调侃说,现代好人的标准就是,在一起不看手机,不在一起秒回信息。如此看来,我们离现代好人的标准都还是有一段差距的。
据网络天气预报称,今日有小雨。我特意穿上了保暖效果较好的抓绒衣服。结果无雨不说,气温还有点高,爬山过去祭祖时就己让我汗流浃背了,只此一件上衣再脱就是"真皮"了。
胖子怕热又最易发热,在去另一祭祀地点时,我在杰兴街上买了一条五元钱的毛巾才将湿背与衣服分隔开来。因而我才会有兴趣去走路,也才能走快路。
微风不定,花香满径,半路上用可比克薯片"打尖"充饥。据说,娃娃肉为了能参加今天的活动,昨天宅家赶了一整天的家庭作业,成了龙家"小三龙"的唯一代表。
忠孝能传家,诗书继世长。在此,我们衷心遥祝此时此刻仍然远在异国、他乡负笈求学的乔儿和萝卜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走在队伍最后的舅母发现了一片稻草铺盖的最佳摄影基地,倒回去拍照时才知道原来是村民种植的保暖土豆地。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可惜,昔日清澈无比的凱江己被污染且近断流,可想而知源自凱江的小河沟就只能是死水微澜了。不仅如此,由于农村环保卫生处理设施不太健全,"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就成为一种常态。
带路人龙老大本想沿小河沟徒步到陈姑爷家,见小河沟脏臭不堪而让我们改道绕着走了。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复杂与艰巨啊!
居乡间清幽淡雅,远城市富贵奢华的陈姑爷家,有自己独立的农家小院。以前,他们家都自己主厨招待亲友。现今已将锅碗瓢盆的事情全部承包给了上门服务的"乡厨"。
走乡串户的"乡厨"己渐渐成为农村餐饮服务业的主力军,但凡庄户人家有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时,都会摆起七个碟子八个碗的"坝坝宴",亦称流水席,少则一顿多则三天,好吃好喝,大宴宾客。
每次席桌座次基上都是按辈份“对号入座”的,席间气氛最活跃的又要数自诩为"仙姑"的那一桌,三个女人一台戏,九个女人唱大戏,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就像饕餮一桌文化大餐一样那么享受,既悦己又娱人。
今年就餐时与往次不同之处在于,在某个企业发起的"寻找中江最美全家福"投票活动中拨得头筹,所得奖金今天要通过微信抢红包和现场抽奖一次性兑现。事后老丈母夸奖说,恒恒这样处理奖金是对的。我亦深以为然。赖氏大家族之所以这次能赢得大奖,首先因为是票决制,投票数量是决胜的基础,这是大家齐心协力广泛动员的结果。若从摄影技术上讲,这组照片也只是做到了"框进来、照清楚"的初级层面。但与其他组照片相比,难能可贵之处是,它呈现出的是在同一地点、同一背景一个大家庭30年间家族成员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个人幸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内在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康社会”的演进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蕴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这次饭后又合影了,所到人数大大超过上两张照片的人数,充分说明了赖氏大家族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在此,我衷心祝愿赖氏大家族,就如我为微信群所取的名称一样"人杰家兴万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