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

假如天上掉馅饼了,正好砸在你的头上……

2020-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溯源清流

现在很多人都在想着“一夜暴富”。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假如天上真的掉馅饼,那就太好了……

但是,古人不是这样的,他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资治通鉴·唐纪》中就记录了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李景让的母亲郑氏。郑氏早年丧夫,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有一年下大雨,数日不停,“宅后古墙因雨喷陷,得钱盈船”。大雨毁坏了老墙,露出了一个木槽,里面装满了钱币,多达数十万。可算的是“天上掉馅饼”吧?“奴婢喜,走告母”,家里的奴婢很高兴(一般人换谁也高兴啊!),这么多钱,可以使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可是,郑氏却没有接受。

“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积留的恩德),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

释义:我听说,得到不劳而获的钱财,会有灾难发生。如果是因为我们家祖上有荫德,老天可怜我们贫困而赐给我们的话,就会通过孩子们努力学习而有成就的正路来实现。所以,这些钱我不能要!

“遽命掩而筑之。……”于是有把它(钱币)掩埋起来……

母亲不取不劳之财,用学问谋取福禄的一番言论与实际行动,使景让和他的弟弟景温、景庄深受教育。后来兄弟三人发愤读书,皆有成绩。

方孝儒在《幼仪杂箴》中也说到了有关利益的一句话:“非吾义锱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意思是:“不是我应该得到的,一丝一毫也视同没有看到;应该我得到的,一千匹马车的财富也无愧于心”。看来古人对金钱看得比较淡,不是我的我不要,该是我的跑不掉。而古人的发愤读书,求取功名也是要通过正当途径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今天看来,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