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
我喜爱古诗,因为古诗让我觉得肆意畅快,情感细腻!不过我更喜爱写诗的人。
我喜爱李白的诗风雄厚,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我喜欢孟浩然的清淡悠远;喜欢李商隐的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喜欢陶渊明的质朴自然;喜欢韩愈的奇岖雄伟;喜欢贺知章的清新通俗;我喜欢。。。。。。
犹记得儿时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咏鹅》。七岁的骆宾王因这一首诗,被称为神童。其实放在今天,这句神童他同样当之无愧。那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的诗句,立刻把水面白鹅闲游的景象呈现。一个七岁的孩子何其聪慧。
我们学过《静夜思》,当时并不懂什么叫做思乡,不能与李白产生共鸣的思乡之情,却因李白的诗句看到了他当时的孤寂。诗词之美,无需长篇大论,无需逐字逐词通透通俗,我们只需读懂那个画面,那种意境,自然带我们体验不一样意象之感。
诗词,带我们看遍春秋。春,有春喜也有春愁。它是万物之寄予希望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对于春天总是是格外的细腻。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再到“有待东风一向斜,春阴潺潺蔽人家”,“谁到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有了心事,即便年年春来,年年也有新愁。 你说这些诗句写的好不好,自然是好的。即使我爱古诗词,读了百变,总觉得对诗人的理解还是不够,还不能做诗人的知音,不可为不遗憾。诗人们对春,是十分厚爱的。我那时因《咏柳》专程去观察被春风裁剪出柳叶。因《如梦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去观察雨后的春花。也因《咏鹅》把家里的大白鹅抱着扔进小池塘,就为了把场景重现。现在想来,也不算辜负诗人吧!
我不对这些诗句细细解读,当年细心的老师从字,词,到思想感情,作者背景一一给我们解剖。阳光下的春,细雨中的春,乍暖还寒的春,都在诗词里一一呈现。
俗话说,春秋春秋,春秋不分家。诗人们怎会不在秋天里,把内心澎湃的情感术发出来呢?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金黄的,饱满的,喜悦的,收割的。对于我们曾经的是人来说,秋视乎要复杂的多,秋叶,秋花,秋愁,秋恨,秋离,秋思,在诗人心里会籍成了悲秋的景象。人留不住叶落花谢,控制不了离愁别恨。偏偏秋天就是这样,像如今孩子心中的黑色星期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由此,越发催出诗意。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用梧桐与芭蕉点出秋声与秋愁,诗人眼前的景象似乎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诗人的意乱心烦,看到的景也就成了秋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你看,我们的诗人总是能从眼前的景色,寥寥几笔,就能把空山新雨,晚来秋色,给我们一个干净,清爽的秋天。秋天不一定就是愁思,就如此刻的风情。
诗人的感情总是细腻的,或悠闲或从容,或愁思或沉醉。所以我一直觉得,诗人大概是不寂寞的。因为内心世界实在是太丰满了。
诗词里有夕阳、有晚钟、有明月,有田园、有沧海,有长剑,有美酒。无穷的诗意从来不受年华的束缚。
每一个爱诗词的人,都是有信仰的,情感是有寄托的。 这样的你我,就可是知己。诗词,在我们有记忆后,大概就一直与我们形影不离。给我们整个人生增加了各种不同的意象之美。充满诗词的人生是饱满的,是温柔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我爱诗词,愿你我都爱诗词,愿我们可做彼此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