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散文随笔散文

今日处暑......

2021-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董禹阗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意渐深,秋味渐浓。

处暑,应当开始养肺润燥,同时也要兼顾祛暑湿。

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已经成熟。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要养肺,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中医学认为,此时秋燥逐渐加重。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外感燥邪,最易伤肺,表现为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干枯不润的症状。所以,在这个时节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同时,肺与其它各脏腑,尤其是胃、肾密切相关,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亏同时出现。

肺燥津亏的典型症状有口鼻干燥、咽干唇焦、干咳甚至痰带血丝、便秘、乏力、消瘦以及皮肤干燥,皱纹增多等。

养肺润燥同时兼顾祛暑湿,处暑作为夏秋季节的一个分界线,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方,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中午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暑湿仍然存在,也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处暑时节,养肺润燥应当开始,同时也要兼顾暑湿。在饮食上可适当吃些银耳、莲子、蜂蜜类等清润食品以及梨等新鲜蔬果。

处暑的养生要符合天地趋势,秋季宜收不宜散,锻炼或劳动,应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

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早晨起来后常常做深呼吸,可以养肺。另外,适当地运用闭气法,有利于增强肺功能。

叩肺俞穴养肺,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10下;然后,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有健肺养肺之功效,能够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