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与写作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风海雾

寒冷下着雨的清晨,再没有什么比温暖的被窝舒适了。可既然有了培养早起习惯的计划,我只能硬着头皮告诉自己,大脑只是想欺骗我不想起床,其实我的身体已经睡够了,在思想说服之后,顶着寒气穿衣,起床,洗漱,喝热水,十分钟后坐在电脑前。

确实,一旦扛过才醒来的几分钟,真起来也就起来了。只是最近这两天写作的状态不好,不想写,也不知道写什么。就连现在,想写点关于早起的感想,好容易有了大块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注意力又可以轻易集中,却是打开笔记本,不知道从哪里谈起。于是就进入了一个怪圈,越不知道写什么,越不想写,慢慢,写作这个习惯也就忘却了。人生的很多习惯,不仅仅由一个运作就能完成的,如果没有早起这个习惯的动作,那可能我也很难在平日里抽出大块安静的时间来写作。可人的情绪就是这样,即使有了这样的环境、时间,也难以有状态。

细细分析起来,我觉得有必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我为什么要写作?

第二,我为何不想写?

第三,写作的误区有哪些?

第四,如何才能写好?

还可以问自己更多,只是怕问多了自己也未必能答的上来,还是一步步来吧。

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最基本,也有很多宏大的回答,比如,将自己一份时间销售多份,实现财务自由。这个理由,可能是我写作的出发点,从单纯想写好的角度来说,这个理由未免有些功利性太强。有目标是好事,只是我发现,如果功利性太强,难免会引发两个问题,第一个,接受不了“烂开始”,开局不利,会大大影响自己的信心,以至于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尤其不利于写作这样的需要长期培养的事;第二个,功利性会产生速成的心态,会让人钻研到学习写作的技巧之中,只重套路不重核心,因而忘记了“文火”熬出好文章,写不出值得让更多人付出时间阅读的内容。所以说,以此看来,我的出发点不太美好,或者可以说是定了个过于浮躁的目标。

写作的理由这么多,自然有更好的,更适合的,现在我给自己的理由,是让自己思考修行的一种方式吧。有时候,写着写着,沉浸在全心思考中,忘记了那些让我焦虑惶恐的未知未来,竟然也有内心完全平静的时刻。

第二个问题。不想写的理由也有千万种,但无非三种:

1、不知道写什么;

2、写东西需要思考,没有思考的状态;

3、接受不了“烂开始”的挫败感。

不知道写什么也很正常,这也正是懒于思考的问题。换个角度看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其实都是有不同,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体悟。村上春村在自己的小说《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中说,写作可以从相同的事物中,体会出不同角度的体悟。

现实中有了这样的感想,我们要做的只是忠实记录下来就好。我昨天在邮政储蓄,帮奶奶搞存单的时候,听着两个柜台里的工作人员聊天内容和彼此反应,就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她们聊的是一个新闻事件,应该说是惨剧了。在当事人遭遇车祸一死一伤的情况下,来救援的救护车又遭遇车祸。这本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件,可是她们聊天时,却仅仅当作忙里偷闲时的谈资,全当这个事件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她们的笑声听着有些刺耳,原来人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不仅可以高高挂起,还可以当作一个笑谈的话题。正如《知否知否》中的明兰说到:“但凡是自己无关的,怎么都可以,看起来真是好笑啊”。

以上只是一个小小事件的自己的感悟,但是写下来,也可以说很多,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很多事,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好的坏的,记录下来,就是在写作了。留意生活了,就不会没有东西可写。

而第二点,其实也差不多,对平日里生活的思考,养成这样的习惯,自然会在思考时,顺便就写下来了,但是也可能有自己不想写的时候,那就干点别的,然后再找个其他时间,再去整理思考,再去写。

“烂开始”是正常的,只要摆正心态,明白谁都是从菜鸟过来的。这需要自己多阅读,多练习写,时间沉淀了,自然会有提高。烂的开始,只能说明起点低,但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何况,写作这种事,人人都可以做,失败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只要写下去,不断反思和调整,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烂开始”的挫败感。是的,谁愿意做一件时常会有挫败感的事呢?举例来说,最有挫败感的无非就是保险行业了,每天都会遇到拒绝,所以保险公司的办法是天天给那些业务员灌鸡汤,哪怕有时候,那是带有一点慢性的“毒性”。用寿险开展事业无可厚非,只是别单纯为了业绩研究各种开单的套路。

说回写文章,也是一样,看着每天自己写的东西,毫无逻辑,生搬硬套,文字苍白,词汇短缺,整个就是一个不知所云,自己都读不下云,别拿出去丢人现眼了。这样的感觉一旦袭来,有如潮水一般,无力抵抗,于是想想还是放弃了。本质上来说,谁都有这么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悟性当然是一方面,可更多是对语法、词汇的积累,思考逻辑的练习,多读写作和各类的书,多写,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的。对于写作来说,大多数人都得走过这个过程。正如上面所说,一开始的挫败,是正常的,我们既然无法改变 ,那就想着如何接受它,再想着,如何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提升。

何况,写得烂没人看,也是一种改进的反馈,更不会伤害到别人,产生挫败感的原因,只是自己过高的期望值搭建的海市蜃楼罢了。有了“烂开始”不怕,怕的是没有”成长的过程“和”好后续“了。

成功不是要多大的成就,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进步,也是成功的一种。

第三个问题,写作容易进入的误区。

我记得查理芒格说过,相比较成功的事例,他更喜欢研究失败的。就像是那句话:’如果有一天去哪里会死亡,那我会想办法弄清楚,然后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言外之意,成功,就是尽可能避免进入误区,这也是我们研究失败的目的。我们可以用失败的常态化安慰自己,但是总归还是要去面对,找到真正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不断获得成长。

在写作过程中的误区之一,就是觉得要多用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固定能为文章增色,可是,写一篇文章之前,至少得想想是写给谁?是自己,还是给某一类人群,传达什么样的观点。一味追求华丽的词藻未必能起到效果,相反,把该说的清楚明了、轻松地表达出来,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我写东西,有时候顺着自己思路,想到哪写到哪,难免会展开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以至于冗余部分太多,啰嗦不说,而且还表达不清。

吴军老师在自己的专栏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 这是某新闻发布会上一个记者提问某位部长的问题。因为新能源汽车用的是电,而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也会产生污染,这样一来看起来还是不环保。

那位部长先是从燃油车造成的污染量开始说,又谈到发电厂发电量以及产生的排放数据,展开了很多方面,由于数据枯燥,整个会场没有多少人听得进去,现场变得乱哄哄的。后来有救场的人把燃油车造成的污染比做随地大小便,把发电厂发电造成的污染比做公共厕所,对污染统一管理,三两句话的简单形象表述,让人一下子理解了这种发展趋势的环保性。

所以,好词好句,第一要搞清楚对象,第二,把事情说明白最重要;

误区之二,多读一定能多写。

多读可能必要,可并不是绝对的,多读像是做了基础的准备工作,而多写,是要建立在此之上,不断反思、调整、提升、再反思、再调整,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也会有收获。这还不排除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不读也能写。这当然也有那种身边的例子——读了万卷武侠小说,却只字写不出的同学。

误区之三,一气呵成。

我以前一直觉得,积累够了,下笔定会如有神助,自然也是从头到尾,一气完成,没有任何后续修饰。可是,拿自己来说,自己既然写了几百字的小文章,重读一遍,还是觉得可以改上一改的。更何况,好的文章,是需要反复打磨和修改的,提升的空间,也由此而来。文章,最不怕的就是修改了吧。

回望一下自己的文章,大多一气呵成,写完之后重未再看过,再看现在,也许进步甚微,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写好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自己恐怕难以回答。唯有先拿出勤奋的态度,小心翼翼地避开已经发现的坑,用上听说读写这套万能的语言工具,打开小火,慢慢耐心熬吧。

希望日积月累之后,打开这碗文火慢炖的汤,能品出一个认真的写作态度来,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让自己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平坦一点点,就是心满心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