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简书共风流文学空间散文

散文:灯火

2021-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dy5

                                                           

黄老师还在埋头写他心爱的“书”。说实话,写书出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曾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我十多岁的时候就认识黄老师,那时他四十来岁,是镇文化站的站长。当时我们有一群热爱文学、写作的人,面对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攀登不上去。于是便想到了兵行奇招来解决矛盾,一人出了五块钱,要办一份杂志,做为发表文学习作共同交流的载体,以圆我们难圆的文学、写作梦想。

几十块钱要办一份文学杂志,只能是油印的。我们中的黄老师被推为杂志的主编,在他不声不响地奔走之下,出刊第一期杂志就升了级,甩掉手刻油印,摇身一变,变成了打印刊物,可谓“迁于乔木”,令人欣喜。

十多年之后,我因病从铁路筑路工地再次回到老家,这时的他已是政府宣传方面专干派驻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了。缘于习惯,我还是叫他“黄老师”。

黄老师很早就是通讯作者,常常会在县报纸、电台上看到听到他的作品被发表、播报。

黄老师还有一门绝技,写得一手功力很深的毛笔字。其过硬的书法功底在镇上应该算得是一流的,我印象中的黄老师不是俯身在几张拼桌、一大堆被裁剪好的红色海洋中奋斗宣传标语,就是紧紧攥着一支笔埋头匆匆忙忙地在村、镇之间不停地奔走,手上的笔不是大号毛笔就是排笔。退休之后也不闲着,总是爬在各种墙脚下写,帮忙政府的各项工作摇旗呐喊。哪里有活动哪里也会出现他写就的标幅,乡镇的各个角落都散落着他的墨迹……最近,看见他书法“名片”的几率逐渐在下降,让我内心深感震撼。光阴不再,岁月渐老,毕竟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因为一些业务需要,我常常要到街道打印店把手机内的邮件进行必要的处理。去年在打印店,惊异店老板打印的一大摞文稿,足有几百页。正当我恭喜老板生意兴隆的时候,店主告诉我,那些都是黄老师写的“书”。匆匆扫了个大概,大约是些写本地风情的文字。

半年多时间又过去了,我再次来到打印店。发现黄老师去年写的“书”还撂在店老板的案桌上,我不禁好奇地打量起了这一堆文字。有目录页,从目录看,“书”确是写本镇的,从地理沿革、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到新时期的变化等等,用“体例完备”来形容我以为还是妥当的,虽不能与神圣伟大的《红楼梦》相提并论,但确非寻常文字。我发现仅仅目录一个页面 ,密密麻麻就涂满了硬笔字,不难想象,作者还在不停地对文稿进行增删改动,所以书稿未能及时“装订成册”,现在都还在打印店里堆放着。同时对最近少见黄老师书法墨迹的原因也反应了过来,他虽然早就退休了,却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工作,还在为宣传家乡风物人事不遗余力地奔忙着。

原来,万事都有不同的面目,书,也可以打印的方式存在的。真该恭贺昔日的文友黄老师出书成功、圆梦成功。

黄老师写书出书即将“成功”,让我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家乡的赤子之心,也让我看到一个人怀揣初心的力量。

初心,就像是人心里的一盏灯,灯火不灭,任何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

(已刊2020年12月20号《绵阳晚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