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

《黄帝内经》之四季疾病|乡野拾遗

2020-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寒A

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冷暖。四季不同风,对人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

《黄帝内经》第四篇是金匮真言论。论述不同时间与脏腑疾病的关系。

就今日而言,听了徐文兵大夫的讲解,懂了一点,可疑惑更多。

比如,四时气候与五脏的关系,每个季节多发的疾病等。几行文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颇多。

某人有三个疑惑:

其一,天有八风,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来的邪风。为何都是邪风?为何八风进入经脉后只对应五脏变成了五风?实际上,黄帝也是如此问的?

若抛开风的正邪不讲,只论邪风入侵。那么,可以说,天地中的八风,经过经脉,朝五脏而去,汇聚成五股邪风,从而触发疾病。可某人总觉得如此理解有些自以为是,仍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

其二,春夏秋冬四季,相互影响,相互制衡,为何不是循环制衡,如春胜夏、夏胜秋、秋胜冬?岐伯回答,春胜夏,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岐伯说的相互关系中,只有夏和冬是相互“胜”的,秋和冬竟没有关联。为何?

其三,五脏对应五行很好理解,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四季对应五行,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而土最为特殊,土生万物,所以流于四季之中。春天有东边来的邪风,易得肝病,表现在脖子上;夏天有南边来的邪风,易得心病,表现在胸肋附近;秋天有西边来的邪风,易得肺病,表现在肩背;冬天有北边来的邪风,易得肾病,表现在腰间和腿股。

可为何“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特别是文中提到的“脏”是五脏吗?那跟之前说的又怎么理解?

以上三个思考,皆是基于个人的理解,各中道道估计得用较长的时间去琢磨,方能领悟几分。或许,通过其他人的解析及自己在四季的病理感受,也能所收获。


《金匮真言论》原文节选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PS: 粗浅的学习,领悟仍差很远,诸君如有高见,烦请指点一二。

回头想想,对五行、阴阳、四季轮回、天地法则等有深刻的认知,将来写小说,会有更好的逻辑和思维体系。不至于,前后不同,乱侃一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