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悅己《人生感悟ABC》

认识大颠覆:思想变局即将开始(2)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81人  感知主义者
认识大颠覆:思想变局即将开始(2)

王建平:《感知理论一句话问答录》(2)

55.问:世界的存在是出于偶然吗?

答:世界是必然的存在,感知必然创造世界。

56.问:偶然世界与必然世界有什么区别?

答:偶然世界不可知,必然世界可知;偶然世界被动的,必然世界是主动的。

57.问: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答:人的遭遇是偶然的,人的感知是必然的;人的进化史是偶然的,人的使命是必然的;人的存在是偶然的,人的命运是必然的。

58.问:未来是必然的吗?

答:本来是必然的,但过程充满偶然。

59.问:感知规则是什么?

答:就是老子说的道。

60.问:道可道吗?

答:道可道,如实道,不能道非道,非常道,不能非道亦道。

61.问:道是自然规律吗?

答:确切地说,道是感知的限制与规则,道就是感知的运动规律。

62.问:道在哪里?

答:道无处不在。

63.问:道的实质是什么?

答:道的实质是完善,道维护着存在的完善。

64.问:道的精髓是什么?

答:道的精髓是好。

65.问:好是什么意义?

答:好就是道,是道在表达完善。

66.问:道的特性是什么?

答:道的特性是顺。

67.问:道用什么制衡事物?

答:用矛盾和冲突。

68.问:道最怕什么?

答:最怕人的"不知道。"

69.问:道用什么来限制人类?

答:用痛苦、灾难、毁灭和死亡。

70.问:道用什么来奖掖人类?

答:用平衡、活跃、和谐、愉悦、持续的生存形态。

71.问:道用什么来表达自己?

答:出现问题就是道在表达。

72.问:问题和道是什么关系?

答:问题是道在发挥作用。

73.问:道法自然对吗?

答:不对,道法感知。

74.问:自然与道是什么关系?

答:自然是道的显像。

75.问:人能得道吗?

答:人不但能得道,还必须尊道、守道,并善于用道。

76.问:万物是由道而生吗?

答:不是,万物由感知而生,道只是维护感知秩序的法则。

77.问:道是一种思想理论吗?

答:不是,道是人可以了解、可以掌握并可以利用的事物存在法则。

78.问:道的目的何在?

答:道的目的是维护感知存在的完善性。

79.问:一切存在有目的吗?

答:存在的目的是感知。

80.问:感知有目的吗?

答:感知的目的是完善的存在。

81.问:生命存在有目的吗?

答:生命为感知而存在。

82.问:物质存在有目的吗?

答:物质为服务于感知运动而存在。

83.问:人存在有目的吗?

答:人为获得良好的感知而存在。

84.问: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事物运动过程到达的目标,是存在的朝向与理由。

85.问: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唯物理论不清楚物是什么。

86.问:唯心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唯心理论不清楚心是什么。

87.问:感知理论知道感知是什么吗?

答:感知理论定义感知是一切存在的根本方式,感知方式不可求证于非感知方式,所以感知方式是终极存在方式。

88.问:宇宙是偶然产生的吗?

答:宇宙是感知的必然结果。

89.问: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答:宇宙是感知的产物,它的存在是感知的反映。

90.问:宇宙是由空间、物质和时间构成的吗?

答:缺了最重要的感知,生命的感知。

91.问:为什么人们的认识里都没有感知的要素?

答:人们把感知当成默认的认识元,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92.问:有必要在认识中把感知关系前置吗?

答:感知关系必须前置,因为不同的感知有不同的认识结果,人默认的认识结果只相对于人,只对人有认识意义。

93.问:忽略了认识的感知关系有什么问题?

答:因此产生出客观思维方式和唯物主义。

94.问:科学认识也没有设置感知前提,有什么问题吗?

答:这就是科学结论不断被证伪的原因,也是科学没有长足进步的原因。

95.问:感知客观吗?

答:不介入主观意识的感知事实是本来的客观,之前的客观是人主观的客观,精神意识的介入使人已经不能感知到纯粹的客观。

96.问:我们已被证明的认识客观吗?

答:已证明的认识是约定的相对的客观,个人感知的事实才是绝对的客观。

97.问:绝对客观有什么意义?

答:对个人有实际意义,对他人有参考意义,是人们建立约定现实的材料。

98.问:相对客观有什么意义?

答:相对客观构成人们的共同现实,也就是人们约定的交流现实,区别于个人感知的绝对事实。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