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雷天大壮

2024-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易铭钰宝
大壮卦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阳气生发,在农业社会中代表农时的开启,如今也可当做一年行动计划、新生活新事业的开启。

惊蛰在每年的3月5日、6日或7日。“惊”即“惊醒”,“蛰”即“藏”。“惊蛰”指的就是春雷把藏起来冬眠的动物惊醒了。春雷是惊蛰时节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古人在惊蛰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拜雷公,祈求雷公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人们还根据惊蛰这天的天气,预测以后的天气,有“冷惊蛰,暖春分”和“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说法。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时节,气温回暖,天气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而吃些梨可以润肺。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以保全年的好收成。

惊蛰三候

初候 桃始华

二候 仓庚鸣

三候 鹰化为鸠

初候 桃始华

气温回升,桃花开始开放。

二候 仓庚鸣

黄鹂(仓庚,即鸧鹒)开始啼叫求友。

三候 鹰化为鸠

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布谷鸟(鸠)开始鸣叫。古人便误以为鹰变成了鸠。

惊蛰时节往往伴随着“二月二,龙抬头。”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农时,“龙抬头”就是其中一种时节天象。初春时节二十八宿之一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就像“龙抬起头”。角宿是“龙”的犄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房宿是“龙”的身躯和爪子,心宿是“龙”的心脏,尾宿是“龙”的尾巴。

龙抬头意味着春耕的开始,“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龙抬头因此也成了一个节日,龙抬头节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春耕节,等等。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一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者纷纷仿效:周朝甚至定为国策,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易经》的乾卦以龙为关键词,初爻爻辞为“潜龙勿用”;二爻爻辞则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我们由此可知,这一爻辞相当写实:在二月初,龙抬头一如在田野里,这个时候,到田野里耕种,容易与君王大人们相遇,这是有利的。

惊蛰时节放到我们人身上,就是要我们利用好阳气生发的能量,把冬天潜伏在身体的污浊废物,顺时排出体外,如此这般,新的能量才可以在体内生长。

这也应验了《黄帝内经》中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诗词大意:新生的花草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色泽更加艳丽。冬眠的动物们,在春雷声中渐渐苏醒,开始活动。从这天往后,农民们就没几日能休息了,因为要开始新一年的春耕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