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色之间显性情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意思是:孔子说:“花言巧语,勿必使别人听起来脸色愉悦,是很少有仁德的人。”
在平常的生活中,好话是吃得开的,比如亲朋好友邻居之间夸孩子:这孩子看着很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这孩子真认话,真乖巧。其实到底什么样,有几个人去考究,就是知道什么样,试问有几个实话实说的,除非不要做亲威朋友邻居了。
诚如鲁迅所说得,一家生了孩子,亲戚朋友去了,都说了一大堆的好听话,不一定是真心的话——一群人皆大欢喜,气氛融洽。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这孩子终究是会死的。结果,可想而知了,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朱子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
这个人说得是实话。其实,一个人生出来就是奔着死亡去的,只不过经历了婴孩、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终年等不同的时期罢了。——却行不开,看来人都愿意听好听的话的,不管是不是发自真心的真实话。
巧言者,必居心不善,令色者,必言不由衷。
《战国策*齐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居官从政的人,如果喜欢阿谀逢迎,花言巧语,下属也一定是善于察言观色,揣度人心的人。自己也一定是同类中人,同样对于自己的上司也是这样的——上上下下都这样,管理单位,单位必败;管理地方,地方必乱;管理国家,国家必亡。
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风硬郎,开拓创新。以德治国,以仁理政,摒弃巧言令色,求本务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鸿图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