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局的修炼故事

哦!我们仨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165人  月月很温柔

我出生时开始,就稳坐家里“老五”的位置,也是家里的最小。老大至老三,我都称为“姐姐”,唯有老四,我称之为“哥哥”。

有哥哥姐姐在,你一定觉得我的童年很热闹吧?然而现实是,自打我记事起,家里头基本就“仨人”——爸爸,妈妈,还有我。

嘿嘿~你只知道我是“老五”,却不知道我比“老四”差了整整一个年代。我想我记事之前,哥哥肯定对我说过“要快快长大哦~”之类的话。等我开始记事起,哥哥开始去县城念高中,姐姐们就更不用说,早就去城里打拼了。所以,家里就剩“我们仨”也不足为奇。

哈哈~再说一个你可以不需要知道的秘密:我是抱养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比哥哥小了整整十岁的年龄级!)可即便如此,“我们仨”的亲情指数也是一路升级。

想听“我们仨”的故事?那还得从我们结缘相遇时说起。

我出生时,一来“计划生育”的风声很紧,二来生父母家庭贫苦,难以维持生计,于是,生母出于无奈,才给尚未满月的我找了新的爸爸妈妈。

哦!我们仨

这就是“我们仨”结缘相遇的起始,也是我幸福成长的开始。正所谓,上帝为我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透过这扇别样的窗,看到的是许多幸福生活的小镜头。

镜头一:月夜的趣谈

“我们坐在月下的庭院里面,听爸妈讲那有趣的故事”,说的大概就是我的童年模样吧。犹记得小时候,家里可是“双无”——没电视、没手机,“月夜趣谈”算是晚饭后唯一的娱乐活动。

晚饭后,按惯例搬出板凳——两个就好,爸爸一个,妈妈一个,而我,是不需要小板凳的,有爸爸的大腿足矣!

同一片星空下,无数个月夜里,我们仨就这般相视而坐。我喜欢一边仰望璀璨的夜空,一边听爸爸妈妈讲有趣的故事。

突然,夜空划过一道新的光亮——

“妈妈~你看!天上那道特别好看的亮光是啥?”

“那叫‘流星’,传说,是天上仙人看到地上有人过世后,向人间倾倒的仙水。”

“爸爸,是真的吗?”我眨巴着小眼睛,看着爸爸。

“那只是传说罢了!”

“哦?‘传说’是什么意思呢?”

哦!我们仨

“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

“那妈妈刚才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这个嘛……”面对我的再次追问,爸爸一时挤不出措辞。

“你只要相信,天上有仙人,我们每个人做的事,仙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呀,人要心善。”——妈妈总能在关键时刻接上几句,并通过故事传说熏陶我,教育我成长。

我们仨的夜常,大概就诸如此类。就这样,我们仨共度了至少一千零一个这样美好的夜晚,也向同一片星空秀了至少一千零一次幸福,怕是天上的星月也要嫉妒了吧~

镜头二:田间的旋律

家在农村,有个几亩三分地,几乎全靠爸妈的双手默默耕耘着。

爸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日日如此。每次见爸妈扛着锄头回来,都有数不清的汗珠在他们脸上玩“聚变”,小的变成大的,从额头流到脸颊,再流到脖子下巴,然后消失进他们早已湿透的衣衫。

爸妈这样子,我看着会心疼,所以我尽量很多做一些。平日放学回到家,我摇身一变,成了围绕爸妈身边的小帮手。

有一次,我们仨去割稻子,稻田有点远,要走上十来分钟,所以,出门带水是必须的。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们仨,一个影跟着另一个影,我提个水壶在前,爸妈拎着农具在后。

水壶是不锈钢的,壶嘴上挂了一个杯子,杯子调皮地跟壶身玩“碰碰”,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借这个节奏,我走路更加带感,爸妈看着我可爱的姿势,被逗得乐呵呵。

就这样,我们仨伴着欢声笑语,到了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

哦!我们仨

“爸爸妈妈,咱们来比赛,看谁割得快!”天真如我,动不动就开启比赛模式。

“好哇!但可能我们会干得快哦。”

“妈妈,我也可以干得很快!你瞧——”说罢,拿起手中的弯刀,飞快地割倒好几株。

“嗯嗯,你很能干!加油!”妈妈笑了笑。

得到鼓励的我,继续风风火火,但不一会腰就酸得难受,时不时就站起来休息一会。

“爸爸,你割得好快呢!”见爸爸不动声色地超了我好大片,我好生羡慕。

“要想快,就要找准节奏踏实干。”

我受到启发,不再速度为王,明白了不紧不慢才能持久地干。很快地,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一时间,稻田间没了我们的对话声,只剩下“嚓嚓嚓——”的旋律,那旋律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仨在田间地头,大概就诸如此类。家里三餐的米饭,不管煮得如何,吃起来——都是香香甜甜的,仿佛每一粒中,都藏有我们仨的幸福回忆。

可能你也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其中回忆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有爱有痛的日子。其实,爸爸,妈妈和我之间也不永远快乐,有时难免艰难,在我们共同的经历中,也是苦乐相随。

镜头三:特殊的陪伴

去年,我放暑假回到家不到四个小时,妈妈就在上楼梯时突然摔下来。当时我乍听一声巨响,然后飞奔跑过去看,发现妈妈已经晕倒在地上,我的心顿时跟着碎了一地。

我想抱妈妈起来,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当时心里除了悲恸,还是悲恸。很快,爸爸从二楼匆匆下来,一起想办法救妈妈。大约两个小时后,妈妈被送往了县人民医院。

接下来的半个月,也是我们仨一起在医院度过。至于哥哥姐姐们,不是不知道消息,而是左手家庭,右手工作,并且远在他乡,实在难以脱身前来,所以还是“我们仨”,每天面面相对。期间,爸爸负责办理各种手续,我细心些,就全心服务妈妈。

“妈~你想吃什么,我下楼给你买哈~”

“妈~你不方便洗澡,我来帮你擦擦吧~。”

“妈~别担心,医生说等你头上的伤肿好了,就可回家啦!”

就这样,我照顾妈妈的一饭一汤,我一口一口地喂进妈妈的口中,像小时候妈妈喂我一样;我也帮妈妈擦擦身子,起初她不便翻身,我就帮她一起,然后用毛巾沾湿温热的水,轻轻地擦;我也安慰偶尔心情低落的她,让她能开开心心。

妈妈出院后,我们仨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剩下的暑期,我也一直呆在家。爸爸负责买菜做饭,我依旧服务妈妈的日常起居,偶尔也帮妈妈做情感疏导。

哦!我们仨

虽然这段相伴的日子很特殊,夹杂着些许痛苦,但终归是甜的。因为在关键时刻,我能陪伴爸妈身边,尤其是能给予妈妈贴心的服务,我心里觉着很踏实。

我们仨在一起,“苦”也是“甜”,就这样,日子恬恬淡淡的,挺好。

相信你和父母相处的时光里,也一定有许许多多暖心的回忆。那请你——务必好好珍藏,又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讲述它,把它分享给每一位——爱读故事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