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想法

两个聚会及一些杂想(3)

2020-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Rosycloudszh
两个聚会及一些杂想(3)

3

        龙老师是一位中学老师,是我到教会后认识的一位姊妹。戴着眼镜总是笑着。她的儿子在浙江大学读书,暑假回来时龙老师带他来教会,长老让爱清做饭,让孩子们聚聚。我和龙老师也就多一分熟悉。

      景云山我去得更少,非至亲密友的关系,这样的人情往来说到底是账目的往来,逝者好似一篇文章的标题,视线往下移动,便没有它什么事了。教会的丧事,熟悉不熟悉的,大多也很踊跃,在微信群里,不断有人问时间、问交通。我对所有的热情持有怀疑,但通知里摘录的经文像一只有力的手,拉动了我——

        “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这是公元五十六年,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里的一句话。

      那时正值中国东汉时期。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有人在研究,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为什么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可是,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历史充满奥秘,如果有答案,就只能是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却有那么几句话能穿越时空,直击人心。在保罗写这封书信之前大概一千年,所罗门王(——他的父亲大卫王就是美术高考生都要画的大卫),在他的《传道书》里感叹: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 人死的日子 胜过人生的日子。 往遭丧的家去, 强如往宴乐的家去; 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 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这一段也是教会在发布追思礼拜通告常引用的。有个词汇叫“图谶”,大致是预言预兆的意思,保罗写罗马书信的时候,恰逢东汉皇帝用“图谶”宣告自己的权利是天命不可违。现在想来很有意思,“暗藏天机”的预言早已烟消云散,一封书信里的话语却被人传诵至今,谁来研究研究这是什么原因?

      在龙老师母亲杨阿姨的灵堂前,教会熟悉的面孔占了大多数,杨阿姨大概在2016年受洗成为基督徒,并委身在我们教会,灵柩四周布满黄白相间的菊花,面向大门的菊花丛里是杨阿姨微笑的照片,十来名身披圣袍的信徒站立在灵柩一侧,开始唱起赞美诗。杨阿姨照片前一旁,是一个简易活动的讲台,上面放着话筒。教会信徒和亲友坐在面向杨阿姨的座位席上。在歌队对面是一个活动的投影屏幕,上面打出:杨秀珍姊妹追思礼拜。灵堂没有敲锣打鼓、上香跪拜等习俗,显得很安静,主人家也没有出来招呼的,所有的人仿佛都在等待主角在歌声中最后的谢幕。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