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儿何处归(22)
村民们一开始还持观望态度,盼着西瓜的收购价格能涨回去,可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错了,几天后西瓜的单价竟然降到了四毛五。他们真后悔没有像大河边的老孙一大家人那样,在价格是五毛钱时就果断地卖出去。于是几天之内,基本上所有的瓜农都急急忙忙与商人们达成了协议。是的,不能再等了,谁也不敢保证西瓜的价格不会一降再降。
连续几天,漆媚都忙着帮别人家剪西瓜,挑西瓜,先是刘嫂家,然后是姐姐四凤家,再是梅子家......张中青有时也一起去帮忙。
漆媚帮梅子家挑西瓜的那天,凤翔和子谦也跟着去了。吃完早饭,大人们挑着一担篓兜,戴着遮阳草帽,拉着自家孩子聚在枫树下梅子家的西瓜地里。他们首先得将西瓜从藤蔓上剪下,装进篓兜里,然后挑着篓兜走过一段田间小路,爬上一个小缓坡来到大马路,把西瓜堆积在路边的草地上,等候商人们派来的大卡车。
凤翔跟在奶奶屁股后面时,碰见了迎面走来的张中发,他听从奶奶的话走上前去喊他"大伯",可是大伯好像没听见似的,只是瞄了他一眼,就直接走了过去。倒是堂哥张子建拉着弟弟张子强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要带着凤翔、婷婷们一起去田边的小溪里捉石斑鱼,小孩子们可不理会大人们的恩怨。
"你爸爸又打你了?"当看到凤翔身上有许多鞭子抽出来的伤痕时,子建颇为同情地问道。
凤翔没有说话。
"你可以让警察把他捉进牢房里去,现在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他是不可以打你的。"子建义愤填膺地说道。他现在已经上五年级,成绩挺好,懂得许多凤翔不知道的知识,对凤翔也挺关心,他不知道凤翔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榜样呢。
听完堂哥的话,凤翔还是没有说话,他呆呆地望着溪水边又大又厚的野芋叶子,心里却在想:真的可以让警察把爸爸捉进牢房里去吗,那样他就打不到我们了,该有多好啊!
漆媚这些天来的活儿不是白帮别人干的,这不,今天到了自己家西瓜出售的日子,梅子、兰香、刘嫂家都派人来帮忙了,姐姐四凤也带着女儿提前赶来。当然也有纯粹来义务劳动的,那便是凤翔的外婆,女儿家要卖西瓜,她怎能不来帮忙呢!她还带了礼物过来,是昨天刚杀的一只鸡,煮熟了切成块烘干,就着自制的梅干菜翻炒过,装在一个盛过食用油的红色小塑料桶里,一打开,香喷喷的,凤翔和子谦看得直流口水。中域家也是今天卖西瓜,要不然凤翔家的荒田里必定少不了婶婶小杨的身影,凤翔也可以和雪儿,张阳一起在山涧里捉螃蟹了,如今他和子谦只能和几乎素未谋面的表姐玩。这个表姐是大姨家的女儿,尽管比雪儿大,但要说起捉螃蟹和虾来,可远没雪儿厉害,她竟然比子谦还害怕那些挥动着两把钳子、虚张声势的螃蟹。
卖西瓜这一天,家里特别热闹,但这热闹是短暂的,来帮忙的人只聚在凤翔家吃过一次午饭,下午忙完后就散了,第二天外婆回去了,姨妈也拉着刚刚熟悉一点的表姐回家了。
令凤翔出乎意料的是,两天之后外婆又回来了。原来她临走时说的话并不是骗人的,之前走的时候就说两天后就会回来。
"外婆,你真的回来了啊!",这不,外婆刚走到草坪前,凤翔就迎了上去,为她驱赶那汪汪乱叫的小狗。外婆今天穿了件蓝色的旧衬衣,肩上背着一个白色的大蛇皮袋,笑容可掬,正从明媚的阳光中走来。外婆把袋子放下后,凤翔才看到里边是一把柴刀和一把没有柄的树皮铲。
外婆进去和妈妈聊了一会儿,出来后就拿着自己带来的工具开始忙活起来。她先在水沟边的磨刀石上把柴刀和铲子磨锋利了,然后走到果园边的树林里砍来了一段小圆木,给铲子做了一把漂亮的柄。原来那天下午挑完西瓜后,她去荒田附近的山上巡视了一番,竟发现有不少好东西,山涧边上长着许多钩藤,树丛里草珊瑚随处可见,一路上她还看到了好几棵长得很好的野冬青树。钩藤,草珊瑚和冬青树皮都是药材铺争相收购的草药,外婆这次去而复返,便是为了它们。
午饭过后休息了一会儿,凤翔、子谦、外婆、漆媚一行四人便顶着烈日来到了荒田里。漆媚要把西瓜地里干枯的瓜藤和芦蕨集中起来,点上一把火,把它们统统烧成灰,为来年的土地增加一些肥力。虽然今年西瓜降价了,但是卖西瓜得来的钱还了一部分罚款后,仍勉强足够用来支付孩子们上学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费用,他和丈夫已经商定,明年依旧要在荒田里种大量的西瓜。辛辛苦苦开辟出来的荒田,要是只种两三年就荒废掉,那就太可惜了,再说明年西瓜的价格也许又涨回去了呢!
子谦不愿和外婆钻进山林里去,那里有蛇,有蜘蛛网,有许多长满刺的植物,他选择呆在荒田里陪妈妈,帮着收拾瓜藤偶尔能发现一两个隐藏在草丛里的西瓜,还可以看熊熊燃烧的大火,多有意思啊。凤翔则兴高采烈地跟着外婆进了山里,他又可以熟悉山里的地形,认识许多野生动植物了。
他们一直忙到傍晚才回去,外婆挑着两袋冬青树皮,漆媚帮忙挑着两捆钩藤,凤翔和子谦分别拿着一摞重量不轻的草珊瑚,真是满载而归啊。
回到家时,太阳快下山了,奶奶已经把黄牛赶回了牛栏,雪儿家的音响早就开了,正放着中域叔叔经常放的那首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