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青少年“约死群”的大叔
2021-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粒的生活
发生在本地的一个故事,去年5月12日,徐世海17岁的大儿子徐浩宇自杀了。
就在前一天,徐世海还跟救援队去打捞落水老人。
晚上回家,看见两个儿子正在玩游戏,“一切如常”。
他记得徐浩宇给自己倒了茶,洗完衣服又拖了地。
第二天早晨,他被敲门声叫醒,小区保安问,
有个孩子从顶楼跳下来了,“是不是你家孩子”。
如今,在很多亲戚朋友的记忆里,徐浩宇还是阳光开朗的形象。
可生命就定格在了17岁。
徐世海回忆,翻遍儿子的遗物,也没找到他轻生的原因。
那段时间,徐世海“整个人活得像是悬浮的空气”。
他打开儿子的QQ号,进入儿子常去的聊天群。
里面都是一些青少年发泄的言语,
对生活的绝望,对父母、老师的不满,对社会的不公
有学生在群里说,想掐死某人。
有人称“真的活得够够的”,群友给他详细介绍自杀的方法。
还有人说,“你选对了,只有死才能解脱”。
有孩子说完“我走了”,又问“你们来不来”。
徐世海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刻做了那个决定。
在群里“潜伏”越久,他越觉得后怕。
一些人会公开传递这样的思想——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
这些话使得本就低落的年轻人更加绝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25770823/753b0c870735c091.png)
徐浩宇去世后,徐世海主要精力都用来陪家人。
他最关注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旦发现“看起来有问题”的QQ群,
他就抄下群号,发给身边的家长一起举报。
三四个月里,他找到的30多个群先后被处理。
也从群里发现很多有异常言论的,
他都一一沟通,劝导
不希望看到儿子的悲剧再次重演
他常和朋友交流与年轻人沟通的心得,
他的一些朋友说,受他影响,
自己也不再执着于孩子的学习成绩,
会给孩子做好吃的,也会带孩子看电影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