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古诗文集萃新诗新韵

近体诗规律探索

2019-08-19  本文已影响1人  阿白_8ed8

一、诗韵之美

交错之美可品

异同之美可辩

对称之美可执

趋向之美可选

朦胧之美可全

明晰之美可知

二、近体诗的韵律之势

贵重贵稳,趋一;(尊重基本律式规则)

重韵重律,趋别;(注重探索细化丰富)

一别之间,万物竞芳

#诗的实质不守则形渐空(言之无物,词不达意之类)

三、近体诗的规律

1.位势同重、阳实同贵、重同贵交、补衬同昌。

2.近体诗重阳韵,主生发,主向上;古律通用杂韵

四、怎么写近体律诗(主要讲绝句)

#这里先明晰一个很少提的概念,对诗的写作和判断诗病很方便很有帮助。

即是平声为阳仄声为阴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一)具体写作

1、记住四个基本公式(现代字一二声调为阳声,其他声调算作阴仄声)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按照上面的格式,本身就是一首完整的近体律。其中每句,按规律都可以作为首句。而七言绝句只是在每式前头加上两个相同的平仄音。

2、近体诗的规则

交错;每句阴阳音交错,但至少是两个同音交错,五言前两个字一节,后三个字一节;七言在五言的基础上,前面多出一节(两字)。

对称;第二句与第一句每节平仄关系相反,相对,平仄声数量也相反。即是“对”。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方便对照再贴一次)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同异;律诗两句为一联,绝句即一二句,三四句各为一联。联与联之间要用粘,粘即第三句与第二句除去后三字,前头的字平仄音要相同;后三字平仄声,位置要颠倒。

即,有交错,对称,又要有同有异,以示相承和区别。

五、一些概念

近体诗,阳声阳位为重

阴句(即偶句)阳位是伪,阴阳声均不喜,极阴末位为重

阳对阳位争,阴阳声喜成双,元阳元阴位同重。

即奇数句前两个字位置都重要;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最重要。

写作时注意,阳句不论阴仄声,还是阳声起的句式(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开头,前面顺次阴位声尽量不要变节,即该用阳声用阳声,该用阴声用阴仄声。

不是这样则容易犯拗,即不通顺。

若要救拗则需要后面各个位置的字变节相抵消。

再一个孤阳不顺,念不达。

(一)什么是孤阳

孤阳就是孤立的阳声,救孤就是让孤阳不显得孤

但元阴元阳(奇数句前两位)不需要救,元阴位的(第二位)阳声也可不救

孤阳处在中间位(窍位),五言中阳,七言中阴,皆是窍位;都不能先救。

即本句有其他孤阳,要先救其他位孤阳,最后考虑中间位孤阳。

而且窍位字,若错,几乎可以断定本句犯拗。

首句末位,不是救,

例子;仄仄平平仄(平)平

倒数第二的阳声在阳句阴位(第六偶数位),原本用阴仄声改用阳声,而末位的阳声并不是救;所以第六阳声也算犯孤阳。若要救,下句后面的字声就要做出相应调整。

(二)怎么救拗和孤阳

1*一为抵,二为冲消

2*阴、阳句阳位字均可救,阴句极阴末位也可被动相救

例1、如储光义《又洛阳道》诗句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原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出句窍位应该用阳声用了阴仄声,造成第四字孤平,阴位孤阳按律必须要救。出句无救对句阳位救。

对句阳位本是阴仄声,变节为阳声,这就是相对消。极阴末位阳韵不变,不使本句因救上句孤,这就是被动相救。可权衡使用。

例2、白居易《原上草》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原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窍位没有出律,出句第四阴位出律,经典说法是对三救出四,这里亦没有颠覆;但对句三数阳位阴仄声变节,与出句孤阳相对,即是上面说的“一为抵,而为消”中的抵救。

例3、七言诗如王昌龄的诗句: (注;古今韵有别)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流水无尽时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原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1.出句阳窍位(七言阴),变节出律,本句没救。而且括号中的阴位阳声,可能是为了迁就出律的窍位仄声,本应用阴仄声用了阳声。

2.本着末位非救的思维,括号中的阳声即为孤阳,而且处在阳句的阴位(真阴位),按律下句必要救。

3.即出句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毛病,即四数阴位出律,和六数阴位有孤阳。

4.接着对句,对句三位救出句出律的四位,即出对句三位同阳相抵。阳位五数与极阴末位(一联中的最末偶数位)救了出句的六数阴位孤阳。

注意;对句同时用阳位救拗的规律规则,同时对本句出律的次阳位(三数阳位)进行了自救。

*#最后讲怎么,判断原式,

比如;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的原式是什么?先记住这四个基本句式(即在五言律的基础上前面再加上一节两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平

先看末脚,末脚定式;出句末脚为平,则直接排除掉两个仄脚句式。

再看元位,元位起式;(阴、阳,即奇数句1、2字)例式,一仄一平,暂时无法判断。

再看顺位,顺位择式;即元位之后的顺位,这里是第三位。例式第三位为阳声,由此可知大概范围是,平平仄仄平;

综合元位起式,前面一节为仄仄,即得出原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判断方法当综合运用,并且不是一盖耳准的,比如——仄平仄平平;会得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两个结果,这时便需要结合出对句,综合考虑。

有个取巧的方法是,首句阳位为真为重,阳位为仄,基本判断原式可能为,仄仄仄平平。但也应该不是绝对的。

最主要的是熟记四个基本句式,便可以很快的准确的判断出原式了。

另注;三阳调,散韵!用在后散力,用在前开式,但后面要加节制。要少用,力不可妄散。俭为一宝。

三阴仄相连,为阻折,弃放!多用也不好,消念不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