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得了感冒,父母要做“抗生素”,还是“白开水”,让他自己好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遭遇各种熊孩子的熊问题,
因为没有给买喜欢的玩具而吵闹,
因为小伙伴之间发生矛盾而闷闷不乐,
因为不愿意练习钢琴而跟父母发生冲突,
因为不满爸爸妈妈生了老二,跟父母对着干
……
用“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话说,这时候的孩子,进入了问题区。
在我看来,这时候的孩子就像是患上了情绪感冒,变得比平常时候更敏感,容易激动,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中跳不出来……这个时候,父母会怎么做呢?
通常来说,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应对模式,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我称之为抗生素模式和白开水模式。
什么是抗生素模式和白开水模式呢?我们来做个小测验。
在这些场景中,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
用抗生素方式的父母,会这么回应孩子:
抗生素型父母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或命令,或讲道理等方式,直接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案,就像抗生素一样,不管你感染的是什么病毒细菌,一针打下去,统统消灭。
抗生素的沟通方式本质是告诉孩子,你(孩子)该怎么做,才能让我(父母)爽。
这种方法养育孩子,更像是把孩子当成员工,训练怎样才能让他们能听你的话,而不是如何做自己。至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这不重要。
这种方法虽然短期内有效,但从长期来看,抗生素用多了,会有三种隐患:
1、耐药性。
总的来说,就是越用就越不管用,这次强迫孩子练钢琴的方法,不一定下次还管用,孩子会想尽办法和你做对。
2、副作用。
注射抗生素,容易产生过敏,或其它你不知道的副作用。当孩子一个需求没有满足时,他不会消失,而是很可能转移到,比如看电视,玩ipad等其它你更不希望看到的需求中去。
3、抵抗力减弱。
也就是处理自己情绪感冒的能力减弱,要么顺从,一切听父母的,要么反抗,一切都跟父母做对。
但还有完全不同的方式,我称之为白开水式的沟通:
感冒时的白开水,它不会帮你杀菌,
但它能让你发汗,舒缓你的情绪,感觉舒服一点,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你调动自己的白细胞,去对抗病毒。
同样,白开水式的沟通模式,也不会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受欺负了,帮孩子出头),也不善于利用父母手中的“权利”去管教或命令孩子该怎么做。
这样的父母会花更长时间跟孩子沟通,促进双方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帮助孩子拨开自己的情绪洋葱,并学会自己战胜自己的情绪感冒。
注:情绪洋葱,是P.E.T.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人的情绪是有多层的,而且越往内部,越接近真实的情绪状态,P.E.T.就是鼓励父母帮助孩子慢慢拨开自己的情绪洋葱,看到自己真实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要尽量用白开水模式跟孩子沟通呢?
如果给你两种品质,你会选择哪一种,送给自己的孩子?
一种叫“听话的”,一种叫“有主见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在理智思考后都会选择“有主见的”,因为没有人会希望孩子永远需要别人来帮他做决定,处理问题。
但在养育的实际过程中,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听话的”,因为这样的孩子,确实会让父母更省心。
养育的几乎所有目的,都是让孩子自己变得更强大,而不是让他们服从强大。
所以,抗生素模式,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强行让他们摆脱“情绪感冒”;
而白开水模式,是协助孩子自己变得强大,用自己的抵抗力,抵御“情绪感冒”。
白开水式的回答,看似并没有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秘密”:
作者:球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