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西安

匆匆走过西安(五)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火星猫ff

陕博的痛苦观感迫使我起了个大早,赶在旅游大军未到达前赶到小雁塔旁的西安市博物院。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在我参观离开前,那里已经又是乌泱泱的人群了。博物院不大,陈设的展品也不多,需要买票的特展是个影片,讲述了小雁塔地基的神奇,可以说是科学普及。展厅格局设计不够合理,空间狭窄,光线昏暗,参观路线奇怪,常常不得不反复走回头路。展品不够丰富,不缺精品,还是很有看头的。只是这里和陕博一样,唐代的文物更丰富些。值得一提的是,院方将最近很火的《长安十二时辰》与馆藏文物联系了起来,让观众们看的更有趣味些。

打卡 剧中女同款 剧中男同款 同款沙盘 展厅中的大唐版图 透雕荷花白鹤 透雕蝙蝠纹玉簪 龙纹石柱 绿釉螭吻 螭吻 勾连云雷纹大鼎 饕餮纹方壶 永盂 驺人 错银游环 错金银勾连云纹钫 凤鸟纹爵 彩绘骑马伎乐俑 女俑合集 佛像合集 永奉无疆瓦当 长乐万岁瓦当 千秋万岁瓦当 高足杯

逛完博物院,再到紧邻的小雁塔转转。与大雁塔比起来,小雁塔显见未好好维护。其实这座塔身型虽小,故事可不少。小雁塔,又叫荐福寺塔,是唐中宗景龙时期,在荐福寺营造的一座较小的佛塔。用于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这座塔原有15层,明朝发生了一次地震,剩13层了,现在高有四十三米。小雁塔也叫“神合”塔,这是因为它在古代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地震,都没有倒下,而是裂开之后又奇迹的合上了,十分神奇。专家的解释是,小雁塔周围地基的形式是一个锅的形状,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发生地震时,它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振动会均匀分散,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地震带来的压力。地震后,由于底部的设计,会慢慢回笼。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术的高超,绝对可以堪称世界一流。小雁塔旁的晨钟,重9000公斤,长安的晨钟,就在这里敲响。

小雁塔 小雁塔 小雁塔 雁塔晨钟 1997年复原的大钟 小雁塔绿豆糕

西安碑林博物馆对于爱好书法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宝库。我这个门外汉也就看个热闹而已。

门头 打卡

东汉盛行厚葬和崇饰祠墓,以画像石装饰为时尚,通常装置墓门或镶嵌在墓室四壁,既是墓室的装饰构件,又起着镇墓、辟邪驱崇的作用。这些图案多为神话传说及现实生活场景,有的还刻了记年记墓的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

画像石墓门(米脂县官) 朱雀、辅首、应龙、独角兽 西王母、gou gen 四神墓门 朱雀孔雀墓门(李寿墓) 龟形墓志、石椁(李寿墓)

这是唐高祖李渊献陵前的镇墓石犀,一对,这是其中一只,重十吨。史载,唐朝时有外国使节敬献活犀牛,这只石犀右前足底板上刻有“高祖怀远之德”字样,是国宝级文物。

石犀

这盏石灯原立于陕西省乾县西湖村石牛寺中,原有九层,现存七层,通高1米8。石灯由灯室、蟠龙石柱和台座三大部分组成。这盏灯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石灯。

石灯 蟠龙石柱 台座 灯室

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后被奉为道教天尊。这尊石像是唐代华清宫朝元阁内遗物。石像下的束腰方台仿效佛像复莲座,上部以番莲为饰,基座镌刻繁复的变形牡丹,是唐代石刻精品,国宝级文物。

老君像

馆藏还有众多碑刻,值得一一品赏。可惜的是,这些碑刻多裸展,被游人摸的发亮。问过院中工作人员,告知多为原件,摸的人太多了,也就任由去了,好在都已做过碑拓。哎,无语了!

众多碑刻裸展

西安就此匆匆而过,且以一海碗裤带面画上此行的句号吧!

门头 宽碗宽面

                              棒棒糖于西安

                                  2019.8.1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