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首页投稿杂家杂谭

矿区道路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16人  371f4714903f

        矿区建设初期,古交工矿区的道路交通十分落后,除了沿边山布置的太原到古交公路和长度不足百米的金牛大街为柏油路面外,其余道路都是由沙石和黄土构筑而成的土路,而且很窄,两台四吨的卡车错车都非常困难。路面崎岖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被人戏称为水泥路。记得我们乘坐设计处带篷卡车从木瓜会村去镇城底矿工人村现场,设计处的一部分同志也乘车前往,基本上是男女各坐一边,颠簸的土路让大伙坐立不稳,路遇险道车辆左右摇晃,个别女同志没有注意就一头扎到对面坐着的男同志怀里,让大伙乐个不停。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车箱后部落下的尘土足有四五毫米厚,车内的人都一个个泥猴似的,灰头土脸。有一次,古交工程处上班的通勤车中,曾经发生过因车辆颠簸而挤断一位职工三根肋骨的事故。更为可笑的是,指挥部总务处的一位老同志,在乘坐面包车去马兰办事途中,因上下颠簸而一脑袋撞在车顶螺丝钉上、受伤流血到医院手术。如果是走田间新修的小道上,情况更加糟糕。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坑中,一路下来半裤腿都是泥。如果是乘骑自行车,必须另带一根木棍,走走停停,用于撬出轧胎和泥瓦之间裹满的泥土和草根。一旦对面来车,只能躲在庄稼地里,沾上一身泥土。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有次沿着通往一中的大川河路散步,待到行程结束时,女孩脸上画着的妆容已是面目全非,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街上虽然女孩子很多,但穿裙子的很少,腿上脏得不行。所以,长期在古交生活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论男女老少都爱穿深颜色的衣服,被偶尔来古交的外地人一眼就看了出来,以为这里还在时髦着文革期间的黑、黄、兰色,殊不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让咱生活在这么个地方呢?

矿区道路

        随着一九八四年底西曲矿投产,金牛大街东延至如今的供电局,也宽敞笔直起来,两公里长的金牛大街从此才名符其实,不再用十分钟就能把那“九十(就是)一条街”逛个遍。古城路、文化路、建设路、大川东(西)路、滨河南(北)路以及通往各矿、乡镇的道路逐渐建成通车,一个现代化的城区路网已经形成,每平方公里道路面积名列太原市前茅。街巷和小区道路均为硬化路面,各类市政设施齐全完整,与城区绿化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现代化煤城的全新面貌,古交人民的生活也真正地与省会太原接了轨,人们去太原城也不再被鄙视为“山汉”了。如果你在三十多年前曾经在古交生活过一段时间,或踏足古交这方土地,看着如今的城区道路建设,前后对比一定会把眼珠惊得掉落地上,走路能够昂首挺胸而不再低头看路,更不用躲躲闪闪、踩着脚印走步,出门就捂得严严实实、回家后洗三次脸水还是混的。正是古交起煤城,矿区换新颜。

矿区道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